第(2/3)页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那么什么是短时记忆呢? 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渡阶段。 它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 比如,你从朋友那里听来一个电话号码,可以马上根据记忆记录下来,但过后要想用那个号码,则只能看记录了。 这个记录靠的就是短时记忆。 再比如,听课时边听边记笔记,也是依靠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小,一般只有7±2个单位。 一个单位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 利用组块法可以增强短时记忆。 例如,现在的移动电话号码共有11位,超出了7位的界限,一个个的记很难短时记下来,而如果把它分为三个组块来记,就容易多了。 运用组块法,个人的知识经验很重要。 例如,心理学家曾经对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对棋局的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一个随机设置的棋局,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的回忆正确率没有差别;而对一个真实的棋局,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一级棋手为34%,业余新手却只有18%。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是因为在真实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师和棋手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发现和建立棋子之间的关系,形成组块,迅速记忆;如果随机摆放的一般散沙,大家都一样,大师和棋手的经验组块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什么是长时记忆? --从似曾相识到我认识你 长时记忆是指存取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 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 其实,长时记忆大部分来自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主要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据此,你大概可以知道应该如何正确、高效地运用你的记忆力了。 比如,来记“transportation”这个单词,如果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费劲又容易出错,而如果把这个单词分成“tran”、“sport”、“ation”三个部分就好记了,这是短时记忆的技巧。 你如果想长期的记住这个单词,就要反复进行短时记忆,并且不断将它和其他词比较、联系,才能奏效。 也许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大街看到一个朋友或同学或以前同事或过去一个熟人,但是你想不起来他或她叫什么,只觉得似曾相识,而且好面熟。 也许,擦肩而过之后,你才想起来,那个熟悉的人的名字。 也许,对方已经认出来你,叫你的名字,你也不好意思,你只能说:“哎呀,是你呀!” 却说不出人家的名字。 因为长时记忆,都在头脑里存储,但有时提取会受时间和各种原因的影响。 怎样把知识系统化记得更牢? --记忆的系统性 有这样一个人,他想要充实自己,想学习掌握整部百科全书。 于是他从头开始学,可是从“a”开始学到100多条的时候,就再也学不下去了。 这让他很苦恼,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实际上,即使他继续这样学下去,也不会有多大效果,因为他违背了记忆的规律。 记忆不一定是下工夫越大,效果越好,它是有方法可循的。 一般来说,死记硬背的效果反而不好。 那么怎样记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要想最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把知识放到一个体系之中。 有了相互的关联和比较,知识才容易记忆。 而百科全书是一种辞书,它不是按知识体系编排的,所以不好记。 甚至因为枯燥,会让人半途而废。 有些人,知道得并不少,可是他们的全部知识在记忆里,只是一些死东西,当需要忆起某种东西时,却总是忘记。 有些人,知识虽然可能少一些,但全部得心应手,并且能够随时在记忆里再现所需要的东西。 两种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脑子里没有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后者却有。 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从一开始,就不要随随便便地、泛泛地学习东西,而是在学习的时候同时建立起知识体系,在脑子里把知识和用这些知识的场合联系起来。 或者说,材料在识记过程中应当被不断地加以系统化。 在这之中,从事物中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苏沃洛夫建议道:“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在这个仓库里有许多隔断,因而应当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什么是遗忘? --记忆和遗忘的冤家路窄 记忆和遗忘既像是冤家,又像是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 人从开始记忆的那一刻,遗忘也就开始了。 遗忘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也是维持大脑正常运转所必需的一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最早的系统的研究,发现遗忘在识记之后就立即开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用无意义的音节做记忆实验材料,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第一个小时内遗忘很快,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除了遗忘规律,艾宾浩斯的发现还揭示了在长时记忆中保存的信息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留数十年。 所以儿童时期学过的东西,即使多年没有使用,一旦有机会重新学习,都会较快地恢复到原有水平。 如果不再使用也可能被认为是完全忘记,但事实上遗忘绝不是完全彻底的。 除了时间因素以外,遗忘的进程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人们最先遗忘的往往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以及不太熟悉的信息。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启示我们,如果想取得理想的记忆效果,便要不断地对记忆材料进行重复,并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你的遗忘速度会快于你的记忆速度。 人为什么会遗忘呢? --大脑储存的信息丢失了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即消退和干扰。 消退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论则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而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 许多研究表明,长时记忆的遗忘,自然消退起到一定作用,但主要还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 那么干扰又是如何导致遗忘的呢? 研究证明,几乎所有长时记忆的遗忘都是由于某种形式的信息提取失败。 什么是记忆障碍? --事物映象被破坏了 所谓记忆障碍,是指人脑受到损伤或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不能正常反映过去经验中发生的事物的异常心理现象,即由于记忆过程部分或完全受到破坏,使人不能把脑中反映过的客观事物的映像或经验以痕迹的方式保留下来并加以再现。 记忆障碍主要有三种表现: 记忆增强。 指人在病态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如患有强迫症、躁狂症和偏执性障碍等,对原来已经遗忘的经验或根本记不起来的事情能十分清晰地记忆起来,甚至许多久远的事件细节。 记忆减退。 指人的“识记”、“保持”、“回忆”和“认知”这四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人或本人发病之前的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某一个环节受到严重破坏,导致记忆能力减退。 记忆减退可能是短时记忆减退,也可能是长时记忆减退。 一般是由短时记忆减退逐渐发展到长时记忆减退,直至产生遗忘症。 歪曲记忆。 又可称为潜隐记忆,指把过去见过、听过、读过甚至梦中体验过的东西与不同来源的记忆混淆起来、相互颠倒,确认这是自己实际体验过的事物。 什么是遗忘症? --导致的原因 遗忘症是记忆障碍的一种,通常表现为对过去的经验不能记忆,临床上,通常由心因性和器质性两种原因导致遗忘症。 心因性遗忘症。 所谓心因性,是指因情绪因素而导致遗忘症。 如长时间的焦虑、注意力涣散、内心矛盾等,均可引起记忆障碍。 情绪既能影响识记,又能干扰回忆过程。 心因性遗忘的典型表现是,同过去经历的某一特殊时期有关的或与强烈恐惧、愤怒、羞辱情境有关的特定记忆丧失,即遗忘内容具有高度选择性。 心因性遗忘症具有暂时性,较易治疗。 器质性遗忘症。 器质性遗忘症是指由器质性脑病引起的遗忘,最初往往表现为最近事件的遗忘。 遗忘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脑外伤程度直接相关。 通常分为逆行性遗忘症和顺行性遗忘症两种:逆行性遗忘症是指颅脑外伤后患者不能回忆受伤前一段时间经历;顺行性遗忘症是指器质性脑病患者对发病之后一段时间的记忆缺失,常见于高热谵妄、癫痫性朦胧、醉酒、脑外伤、脑炎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记忆牢靠吗? --记忆的歪曲现象 在电影《阳光烂灿的日子》里,主人公在回忆青春少年时与女主人公的相见相识的故事。 记忆里的事情都是很美好,但对于一些细节,很多时候都是事后自己的想象和英雄主义情结。 比方说,最后他自己都不记清到底有没有在酒桌上为了女主人公打了人。 通常记忆也会发生下列现象。 错构。 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追忆中添加了错误的细节。 错构在正常人有时也会见到,但弥漫性脑病变可使错构倾向更为强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