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感知篇 第七章 学习与记忆--记忆与遗忘的冤家路窄 人活在世,大事小事,都离不开记忆;没了记忆,就和没了大脑差不多,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 记忆,是许许多多的人关心的问题,可如果问一句“什么是记忆呢? 你了解多少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呢?” 恐怕能说得像那么回事的人还真不多。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反映机能的一个基本方面。 由于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全面、更深入;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并形成他的心理特征。 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就是记忆发生局部的或一时的障碍,如因脑受伤或精神病患而发生的对某一时间阶段以前的经验或某一类的经验的全部遗忘,心理活动也要发生极大的困难。 什么是学习? --见闻模仿、温习练习 学习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而导致行为和意识、潜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 意思是说学了之后要及时经常地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按照孔子的看法,学是指闻、见与模仿,是自学或有人教你学,是获得信息、技能,主要指接受感官信息与书本知识等等。 习是巩固知识、技能的行为,指温习、实习、练习。 “学”偏重于思想意识的理论领域,“习”偏重于行动实习的实践方面。 实质上,学习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什么是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狗 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条件反射,例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吮乳等等。 再比如,吃梅子就让人直流口水,这些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须学习就会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狗进食自然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铃声是无关刺激。 但是,如果每次给狗喂食前,都先听铃声,这样多次结合后,当铃声响时,狗就会有唾液分泌。 这时,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作为信号刺激或者说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这就是巴甫洛夫给狗做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 可见,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 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这个心理常识告诉我们,是不是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你为了让他停止哭闹,就给他买吃的买玩的? 孩子们实在是在学习这样的过程中运用了哭闹来要挟你,实在是你自己惯坏了他。 恐惧是怎样学习到的? --华生和小阿尔伯特 华生认为恐惧可以通过学习而产生,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消除。 他试图在实验室里证明他的理论,他找来一个十一个月大的婴儿阿尔伯特(albert)作被试。 第一个实验是想让阿尔伯特对大白鼠产生恐惧反应。 实验开始时,他发现孩子一听到大的声音和失去支持时,便产生恐惧反应;另外他发现孩子对十二英寸之内的东西很感兴趣,无论是什么,他都想法得到并摆弄它,这些反应同其它孩子的反应是一样的。 华生开始正式做实验,他先让阿尔伯特玩弄一只大白鼠,孩子玩得很高兴,几周之内毫无惧怕的迹象。 后来当阿尔伯特伸手去摸那只大白鼠时,华生就用锤子猛敲一只钢棍(直径一英寸,长三英尺)发出很强的噪声,阿尔伯特产生了很不愉快的感觉。 以后华生便重复地这样做,每当孩子伸手触摸大白鼠时,华生便敲击钢棍,孩子便猛然跳起然后跌倒,继而哭泣。 一周之后华生又让阿尔伯特玩弄大白鼠,这时孩子对动物不怎么感兴趣,看来有点胆怯。 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阿尔伯特是不怕大白鼠的,而这种实验重复多次之后,他不但惧怕大白鼠,而且害怕兔子,害怕用海豹皮作的衣服外套和棉花。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曼谷的大象如此软弱 在泰国曼谷的街道上,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象夫领着大象一路走,一面让大象将象鼻朝路人伸出去,偶尔来点屈膝或摇头摆脑的动作;助手们则在人群中向人们兜售香蕉或甘蔗来喂食大象。 旁观的人或出于好心或出于趣味而自掏腰包,因为泰国的古老传统中大象与风调雨顺是有联系的,甚至有的泰国人仍旧在大象肚子底下走三次来祈求好运。 午间气温热的时候,不适合上街工作,象夫和助手们就在空地上用野草搭起了防水布,用长长的链子拴着大象,以免它们在象夫等人打瞌睡时乱走。 实际上除非有人偷,大象一般都不愿意动弹。 因为这些大象从小就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在街上做行艺工作,从小就被链子拴得严严实实,逃到无次数也逃不掉后,就不再主动地逃脱了,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当人或动物经历某种挫折的体验后,在情感和行为上也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就是习得性的无助感。 再比如,一个学生每次参加考试,每次都考不及格,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正是由于以往的挫折经历,使得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心理常识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天生的,只是后天不好的经历而习得的。 我们可以重新改变认识,可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习有什么规律? --强化学习的效果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桑代克他曾用小鸡、猫等动物,设计一些迷宫和箱子,来研究动物的学习能力和逃脱行为。 例如,他将小鸡放入迷宫,里面有四条路,三条是死胡同,只有一条路通往有食物、有水和其他鸡的地方。 小鸡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慢慢学会了找到出口,他认为导致成功的行为带来的快乐让小鸡记住了这些行为,同时也忘记那些不愉快的行为。 这就是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强化定律。 当一个行为出现后,伴随着喜欢的事情,就叫阳性强化。 比如,你的宠物狗如果在转圈后得到它想到的食物,那么它将学会转圈;如果你的孩子,自己洗好了袜子后得到你的赞许和表扬,那么他将学会继续这样的行为,所以,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当一个行为出现后,讨厌的事件就解决了,就叫阴性强化。 比如,你不喜欢下雨,但是使用雨伞或雨衣,事情就解决了,那么你将继续带着伞。 当一个行为出现后,伴随着讨厌的事情,就叫阳性惩罚。 比如,你吃面的时候太着急而烫了嘴,疼痛惩罚了你的着急,这样下次你可能就不可能再那么着急。 当一个行为出现后,喜欢的事情就消失了,就叫阴性惩罚。 比如,当一个女孩打了自己的弟弟,父母亲就取消了给她的零花钱,运用负面的惩罚让她知道以后不再打弟弟了。 聪明的你,有没有记住以上的心理常识巧妙地运用强化法来改变生活中的行为呢? 什么是记忆? --从回忆和认知中搜寻信息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认知”四个基本环节。 四个环节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识记和保持是回忆和认知的前提和基础;回忆和认知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识记通常是一个反复的感知的过程。 例如识记外文单词,常是经过多次诵读,形成它的音、义、拼法间的巩固联系,从而记住它。 当然也可能经过一次感知就能记住,正所谓“过目不忘”。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 识记非常重要,因为要形成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必须要有良好的识记作前提。 识记过一个事物后,当那个事物不在你面前时,你的头脑中仍然会出现那个事物的形象,这叫做记忆的表象。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比如,一说起大象,你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大象的样子,有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等等,近在眼前似的,这就是直观性;你或许见过许多种大象,比如亚洲象、非洲象,又或是成年象、小象、公象、母象等等,各有各的的特点,可事后浮现在眼前的大象无非就是身体庞大、鼻子很长,这就是概括性。 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记忆中能够回忆很久以前看到的人、事以及听到的声音,主要是依靠表象来实现的,因而表象在记忆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回忆,就是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目前,把对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 而客观事物出现在眼前,人感到熟悉并确知是以前感知过的,则叫做认知。 记忆主要以回忆(再现)和认知(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 回忆和认知之所以可能,是由于经过了识记。 记忆都有哪些分类? --感知、逻辑、情绪、运动 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等,都是记忆的内容,并据此可将记忆分为感知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四种类型。 形象记忆。 就是把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你看到大街上跑的汽车,就会对汽车的形状有记忆。 逻辑记忆。 逻辑记忆就是把概念、公式和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你对数学公式、物理定理的记忆。 情绪记忆。 就是把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你对和好朋友外出游玩时的高兴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就是把做过的运动或者是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你对游泳、骑自行车的动作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这四种记忆形式不是单独存在的,也是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举个综合的例子,到过天安门之后,想起宏伟门楼的形象,就是形象记忆;由天安门而想起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逻辑记忆;想起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时的心潮澎湃、兴奋鼓舞,就是情绪记忆;想起升旗时自己笔直站立的动作,现在还能重复,那就是运动记忆了。 什么是短时记忆? --你记得住电话号码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