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吴起变法,毁灭打击-《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第(3/3)页

    四、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

    五、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

    六、加强军事力量。

    吴起早年在鲁,魏都以军功见长,吴起认为强国“要在强兵”,而“强兵”的开支,吴起则用“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的方法来解决,用财政提高士兵待遇,增强战斗力。

    春秋战国之际,楚国开始出现封君,战国时期封君人数不断增加,封君制的兴起逐渐成为楚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楚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郡县制在各国渐次施行,逐渐代替原有的卿大夫采邑制,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各国为对少数功臣、贵戚或宠臣进行封赏,纷纷实行封君制,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授予受封的卿大夫以“君”或“侯”等名号。

    封君制与郡县制作为楚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国时期曾长期并存。

    吴起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也影响到秦国的商鞅变法。

    吴起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他低估了贵族的厉害。

    吴起选择了以楚国旧贵族作为变法的突破口,像“废公族疏远者”,让一些旧贵族迁到“广虚之地”等措施,无疑会损害到楚国旧贵族的利益。

    损害到楚国旧贵族的利益之后。

    吴起自然会倒霉。

    吴起也因此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嫉恨。

    仅仅过了六年,公元前三百八十一年,楚悼王去世,楚国旧贵族在楚悼王灵堂作乱而攻击吴起。

    旧贵族的这一举动估计吴起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按照《史记》记载,面临突变的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吴起跑过去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即使这样,旧贵族还是没有放过他,他们“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从这里可以看出楚国贵族有多少痛恨吴起。

    吴起堪称有识之士,在当时危急的时刻,还想到了为自己复仇的问题,楚悼王下葬,楚肃王登基后,立即下令全部诛杀当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旧贵族,受牵连者达七十余家,这也算间接为吴起报了仇。

    其实,吴起的悲剧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史书记载,他刻薄寡恩。

    《史记》说:“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一个“尽”字足以说明吴起的人缘之差。

    吴起的死,也让楚国的强大成为昙花一现,之后便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吴起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为自己的改革举措献身的改革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改革之难,利益的重新分配之难。

    而吴起的一生,随着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落下了帷幕。

    …………

    “吴起变法,开了个头,只可惜,这世上的东西,哪有那么的容易改变。”

    洪武大帝朱元璋摇了摇头。

    “吴起变法的各种措施,都明显在触犯楚国贵族的利益。”

    “楚国贵族的利益被触犯,吴起岂有活命的理由。”

    “在咱看来,吴起是华夏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不假,而且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能够清晰地认知楚国所处的现状和主要矛盾,在君主的支持下,他能够顺利地推进改革之策,推动楚国走上正轨。”

    “但有了目标远远不够啊,楚国贵族势力过于强大,想要在短期内清除其势力是不现实的,因此当楚悼王去世以后,吴起立刻落得身亡的下场,其推行的系列措施也基本被废除,从这个方面来看,吴起的变法也是失败的。”

    “一个国家的改革,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有力的强权来支调各项机关运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很难实现成功。”

    “尤其是对反对势力的关系处理,很大程度上关乎改革的成败。”

    “吴起变法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失去了君主的支持,其推行的系列举措终难以存在到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时刻。”

    “楚国没能在时代变革中实现蜕变,其最终被秦国吞并也成为了必然。”

    身为君王,朱元璋看的很透彻。

    任何改革,想要成功,难度实在太大了。

    这其中涉及的东西,实在太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