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要成功地识别一个谎言,你需要把你的标准定得既不高也不低。这样你可以避免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么从来没人撒谎,要么人人始终撒谎。 只要有可能,就要把下列两者加以对比,其一是某人被认为是在撒谎时的行动,其二是他在说真话时的行为。 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谎言识破者,你还应该关注意识控制之外的行为,或者人们容易忽略的行为。如果有机会,把你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他人说了什么以及说的内容上,而不是他们做了什么。 通过行为互动识别说谎者 谎言解读:语言是很容易掺假和被伪装的,注意观察说话者说话时的行为互动,就能让你比较容易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没有经过精心演练的谎言,常常会在说谎行为的进行过程中即露出诸多破绽。要快速捕捉谎言破绽,我们必须注意一个人的姿势动作及其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说谎者所作所为与言辞之间有很大关联。 1.撇过头去 假如两个人在对话,一个人在述说,一个人在聆听。谈话过程中如果聆听者感到非常自在、有安全感,她会把头靠向对方,希望获得进一步的信息。如果她把头撇开,不面对对方,这就表示她想要避开这件让她不愉快、不舒服的事情的事情;她可能会立即、明显地把头撇开,也可能缓慢、谨慎地后移。 要把这种动作与向左右两边微微地歪着头认真倾听区别开来。当我们听得兴味盎然时,会做出歪着头的姿势,这被认为是一种不设防的姿势,有所隐瞒的人不会做出这种姿势。 2.藏起的手指 呈现出手指上的动作,代表坚定的信念、权威的论点。说谎者,很少会用手指着别人或指向空中。一个立场不坚定、所持论点经不起推敲的人,是不大可能做出很多手指上的动作的。 3.姿势不够自信 当人们对一个情况或谈话很有信心,且所说的话完全属实的话,他们会站直或坐直。无意中肩膀就会往后靠。因说谎而没有安全的人,多缺乏缺乏自信,在身体姿势上多表现出,弯腰驼背,把手插在口袋里。这种姿势上的不自信,来自于内心的担心和恐惧,他们惧怕谎言被识破。 4.走开或移动身体 说谎的人不会采取面对面摊牌的做法,只有急欲反驳恶意中伤自己的人,才会采取这种做法。说谎者心理上是处于劣势的,表现在行为中可能是走开或移动身体。当我们对于自己的想法非常热切,且想要说服另一个人时,我们会把身体靠向对方。说谎者不会有靠近的举动,甚至不愿面对指控的威胁;她会侧着身子,或整个人转过身去,极少采取面对面的交谈。 5.避免接触 接触代表双方心理联系的亲近。当我们深信自己所言属实时,才会有触摸对方的行为。 说假话的人极少或完全不会与对方有身体上的接触。在作虚假陈述或在谈话中欺瞒别人时,说谎者极少会触摸对方。潜意识里,他通过减少亲近对方的动作,来帮助他减少心中的罪恶感。 6.设置屏障 想要知道一个人对于一个特定的话题是否感到自在,可以很容易地从他参与讨论的开放程度看出端倪。说谎者害怕暴露的心理,常常会在谈话时利用枕头、酒杯等等,作为隔开与对华人之间的障碍。他下意识的是想通过障碍物,保护自己免遭言辞的炮轰。这也代表欺骗或企图遮掩。观察发现,有些公司的老总,总会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中间堆放很多东西,即使没有,当哪个下属向他报告有关劳工纠纷、产品瑕疵等令人不舒服的问题时,他也会把一个咖啡杯放在他们两人之间的桌上,然后漫不经心、无意识地听着你的说话。 7.寻找自我庇护的位置 说谎者如果站着,他会把背靠在墙壁上;如果是在室内,当说谎者感到不自在时,她可能会把身体面对或移向出口(例如门)的方向。之所以有这些反应,是因为她的心理状态已经显露于外,转而想在身体上寻求庇护。如果对方想要进行谎言的揭穿了,她要确保自己是处于能够清楚看见对方下一招在什么位置的地方。 通过事情的来龙去脉识别说谎者 谎言解读:有的谎言不仅让人真假难辨、将信将疑,甚至信以为真。这些掩饰性比较强的谎言,怎么才能破解呢?好好斟酌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简单的事情我们可以一眼看穿,然而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极其复杂的。有的是一环套一环,有的是接二又连三。在如此复杂的事情里面,怎样辨别出真伪呢?其实,只要你脑袋够清醒,有足够的耐心。就可以在事情的来龙去脉中捕捉谎言的信号。 1.小心礼多必诈 中国人讲究“礼”字。足够的礼数会让受礼者有一种威严、尊敬和权势的优越感,于是思想被麻痹了,思维变迟钝了,骗子便有可乘之机。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有一位经营广告业务的老总,手下有位高级职员,很会迎合老板的心思,常常把老板哄得心花怒放,时常送老板一些稀有新鲜之物。即使有时候老板拿他发火出气,竟无一点不满的表现。所以,深得老板的信任,把其视为心腹。于是基本上把整个业务事宜全由此人掌管。 在此期间曾有人劝此老总,小心礼多必诈。但是他不听忠告,执意让这位多礼之下属掌权。两年过后,高级职员辞职,并带走了大部分客户,自己注册公司做起了生意。原广告公司差不多被他拖垮,不得不搬新址,从头再来。 男女之间,更是如此。你的丈夫平常就连生日或纪念日都会忘记的大木头,却突然买了贴心小礼物送你;平常总以工作或朋友为重,不曾花心思、费时间对你嘘寒问暖,今天却突然打电话对你表示关心;突然陪你做他以前最不喜欢的事;或是突然陪你看他不喜欢的电影;要不然就是突然帮你烧饭洗衣等等。问他为何有此举动时,他也说不出什么原因,我想你可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迷失在甜蜜的氛围里了,或许他做了什么亏心事,在补偿呢。 2.突然经常有事 本来一直很不错的客户,最近你约他见个面,总是推辞说,突然有事,下次再约。下次你约他,他还是突然有事。这个时候,你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了。他真的有事吗?是不是只是想敷衍你?或者他找到了比你更合适的合作伙伴,想把你一脚踢开,碍于面子,只能找些托辞逐渐冷却彼此的关系。 说谎这项技能是无师自通的。为了掩盖一些不幸和或许不好的事实,人们往往想出一些自认为很好的理由来,而其中最常用到的是“有事”。 3.手机打不通 手机打不通的原因跟前面所说的突然有事类似。但是行为上来看,手机打不通要做得更彻底一些。 如果平时还不错的合作伙伴,最近你总是打不通他的电话,很少能跟他联系上,即使联系上,对方也会以手头上正有要紧的事,改天再聊为理由挂电话。电话打不通,短信息常常不回,这些“通讯障碍”,代表对方一定是为隐瞒某些情况而做出的处理方法,并且表明事态已到了有点严重的地步。 在网络如此畅通的今天。“无法接通”通常都是人为造成的,是为了让可能会打他电话的人知道他无法接听电话,便省掉了一时的说明和解释。如果真的要解释,最好的解释是没电了,没带充电器或者人在路上更是锦上添花的补充。其实对方可能早已经把你拉进了黑名单或者设置了免打扰的列表里。 “手机无法接通”本是一个说明状况的语句,但是里面藏着太多说谎者的面孔。为了不让自己所爱的人看见真实、不堪的一面而失望,为了不让家里鸡飞狗跳图个安宁,很多人选择了让手机沉默。为了让那个合作伙伴,消失在自己的生意圈,也会选择让手机沉默。 4.情绪无常 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说假话的人都害怕谎言被揭穿,从而想方设法来文饰。 如果说谎者认为说谎被人揭穿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那么在说谎时可能就会表现出紧张的表情。为了消除内心的紧张感,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紧张情绪,说谎者通常会用一些小动作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事情来分散听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心不在焉。 被判定在“华南虎事件”中造假的周正龙,在2008年11月17日被判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期3年执行后,回家闭门不出。有一天,周正龙突然发表声明称“虎照真的,没有作假”,并“特要请鉴定”。 当记者向他求证声明是不是他写的,他回答道:“不是我写的是谁写的?”再问他为什么要翻案呢?周正龙反问道:“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当记者问及他现在的生活时,他则声称“无法生活”,然后说了一串怨言。而且,他很快以家里还有事为由挂掉了电话。 周正龙的情绪起伏、喜怒无常,这是和他担心谎言被识破的那种焦虑、恐惧和紧张有关,属于说谎者典型的行为表现。 5.个性的暂时转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状态或行为,一般不会随意改变。 个性的暂时转变,也是说谎的征兆之一,例如安静变得多话,活泼变得沉静,习惯邋遢却刻意打扮,明明不习惯称赞人却突然对你赞誉有加等等,都表示他的心里藏着秘密!安静变得多话者是担心气氛太压抑,怕被瞧出端倪,并想借助说话来冲淡心中埋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活泼变得沉默者则是害怕言多必失,害怕因为自己太兴奋而让人觉得反常,于是话语越来越少,生怕一张口秘密就会泄露出去;一向嫉恶如仇的人,突然对人的恭维,可能马上有求于人,试图对他进行麻痹。 说谎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于是乎很少有人将谎言编得天衣无缝。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他的大脑得同时处理多种复杂的事件,不仅得组织语言、理清逻辑,还得注意双方表情、心理、认知等的细微变化,而且还要预测各类状况以及思考解决方法,与平时的闲聊有着天壤之别。 不要轻信,核实以后再确定真伪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0年到东南一带去巡视。这次随他一起去的有宦官赵高、丞相李斯,还有他的小儿子胡亥。 在巡视回程的路上,秦始皇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结果很快就在平原津病倒了。等到了沙丘的时候,秦始皇病势越来越重,太医们都束手无策。秦始皇知道自己的病是治不好了,便命赵高赶紧写信给他的大儿子扶苏,让扶苏火速赶到咸阳。这样万一自己好不了,就由扶苏来主持丧事。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让扶苏回国都即位。但是信写好了还没有发出去,秦始皇就已经咽了气。 李斯认为这里离咸阳还很远,不是一两天能够到达的。如果皇上去世的消息传开了,很可能会发生混乱。与其混乱,倒不如现在暂时保守秘密,不要发丧,等到了咸阳以后再公告天下。对此赵高表示同意,于是将信扣留住。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将秦始皇的尸体放在车里,然后紧锁车门,并且放下窗帷,在外面,是什么都看不见的。这个时候随行的人中只有胡亥、李斯、赵高和几个贴身侍卫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其他大臣仍蒙在鼓里。而车队按照往常的速度向咸阳进发。 快到咸阳的时候,李斯让赵高派人去把信送出去,让公子扶苏立即赶回咸阳。然而赵高却另有打算,因为他是胡亥的心腹,而且跟蒙恬家有仇恨。他跑去和胡亥商量,两人定下毒计,准备假传遗嘱,命令扶苏立即自杀,让胡亥光明正大地继承皇位。 然而这样做,仅凭赵高和胡亥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李斯的支持。赵高于是跑去跟李斯说:“如今皇上的遗诏和玉玺都在王子胡亥手里,虽然皇上立扶苏为君,但是现在真正能做主让哪个王子接替皇位的,只凭我们两人一句话。我正想和您商量这个事情。” 听了这话,李斯十分吃惊,他说道:“像这样亡国的话,我觉得我们做臣子的人是不该非议的!” 遭到拒绝后,赵高并没有放弃,他反问李斯说:“您觉得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您觉得您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您觉得您现在和扶苏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经过这样三问,李斯有点发愣,思考了一会,便颓然地说:“我比不上他。”赵高很是“恳切”地说:“现在如果扶苏当了皇帝,他一定会让蒙恬当丞相。我想那个时候,您除了回老家外确实再也没有更好的路可以走。这个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了。您看看,现在各位王子中,只有公子胡亥心眼好,对人又十分厚道,如果日后让他当了皇帝,您就有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福气了。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真的有点担心扶苏继承皇位后,自己就保不住丞相的位置,李斯于是很快就答应同赵高、胡亥合谋,共同制造了一份假的诏书发给扶苏。诏书中对扶苏多加指责,说他在外不能立功,不但如此,反而听信流言对父皇百般怨恨,特赐令自杀。为了避免蒙恬帮助扶苏,诏书中特别强调蒙恬与扶苏同谋,应该一并自杀,将所统领的兵权交给副将王离。 王子扶苏接到诏书后,立即号啕大哭,很快就拔出剑要自刎。然而心细的蒙恬怀疑这封诏书是伪造的,他向扶苏建议向秦始皇申诉。如果确实皇上不同意,他可以率领大军陪公子扶苏一起去咸阳城,死也要死个明白。然而扶苏过于老实,他说:“既然父皇指名让我死,那我还怎能去申诉?”说完就自杀了。 此时,赵高和李斯正在催赶人马赶回咸阳。当时天气十分炎热,没过多少日子,尸体就开始腐烂了,车上散发出阵阵臭味。为了掩盖臭味,赵高命人买了一大批咸鱼,让大臣们在每辆车上都放上一筐。到了咸阳后,才宣布秦始皇死去的消息,举行丧葬,同时还假传遗诏让胡亥继承了皇位。葬了秦始皇后,他们还是不放心,又杀掉很多王子和公主,受到株连的大臣也不计其数。这样过了一年,赵高又唆使胡亥将李斯逮捕起来杀掉,这样赵高就成了丞相,独掌秦国大权。 很多人太注重听来的和写下来的东西,殊不知很大一部分是假的。以史书上经常歌功颂德的禅让来论,其实国君心甘情愿地交出政权的时候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禅让都是在威逼利诱下进行的。臣子接受禅让要假意推辞三次,推辞三次后才能接受,很是虚伪。但是很多史书将禅让写得高风亮节,写得高尚无比,这些都是蒙人的把戏。 其实还有很多即使是亲眼看到的东西都不能相信,因为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有很多人为了算计别人往往会用一些障眼法来布置现场,如果缺少经验,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很难不受别人欺骗。在社会中生存不是偏听或偏看就可以的,而要用心去思考,要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扶苏的悲剧在于他太相信诏书了,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相信蒙恬的分析;李斯的最后结局,在于他过于相信赵高的鬼话。扶苏应该想想,如果秦始皇真的要他死,能让他和掌握全国兵马的大将军在一起生活那么长的时间吗?秦始皇如果真的不想把皇位传给他,能让他在战争中建立军功吗?如果秦始皇不想把皇位传给他,又怎么可能下诏让他自杀呢?有这么一句话叫:死也应死个明白。意思是说要死也要找到该死的理由,但扶苏因为太轻信,结果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 人们不能轻信,很多东西都需要通过实际调查来确定其可信度。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还要学会行万里路。然而很多人都担心走得太远,殊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动能够使人更快地成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