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篇 第十三章 成长与发展--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第(2/3)页

    通常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适、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恐惧的发展。

    一种是本能的恐惧,比如对大声响的恐惧;与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比如被开水烫过所引起的惧怕反应;怕生引起的恐惧,一般发生在婴儿6-8个月时;预测性恐惧,例如害怕“吃人的狼外婆”。

    学前期儿童有哪些心理特点?

    儿童的学龄前期是指儿童从3周岁到6~7岁这个年龄时期。

    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期,也就是正式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之前、为接受学校正规教育做准备的时期。

    学前期儿童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独立意识增强,并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和能力。

    渴望独立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学龄前期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与水平不足之间产生了矛盾。

    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上的主要矛盾。

    而游戏活动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也就推动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另外,通过帮助教育,在不断提高其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促进了其心理向新水平发展。

    反过来,心理的发展又使他们活动能力不断提高。

    这是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规律。

    随着心理过程的不断发展,学龄前期初步具有了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

    这使他们在游戏等活动中,初步学着运用逻辑思维。

    不过由于知识少、经验不足,尚不能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即心理的稳定性比较差。

    学龄前期的个性特征已开始形成。

    安全感是整个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前期儿童尤为重要。

    安全感有利于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认知愿望;安全感是学前儿童乐于交往、与人建立积极情感关系的保证;安全感决定儿童对群体的归属感;安全感会影响儿童的价值观的形成。

    什么是心理断乳期?

    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你就会发现,“变”成了其显著特点。

    随着孩子的快速发育,不仅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是变化剧烈。

    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而且专门与父母对着干,像变了个人似的。

    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家长多说他两句,他要么不理睬,要么就喊烦。

    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是其进入心理学上所谓“心理断乳期”的正常反应。

    “心理断乳”的真正意义是摆脱对父母的孩子式依恋,走上精神的成熟与独立,也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因此,父母在这一时期应该把爱孩子的重点放在帮助他们完成从孩子到成人的转变上。

    只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

    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适当引导孩子。

    对于孩子消极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行为和心理上进行引导,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

    应该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让他把心里话说出来,然后家长把自己的观点、经历讲给他听,让孩子自己进行比较。

    要理解信任孩子。

    家长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充分利用孩子的“小大人”想法,针对家里的一些事情征求、听取孩子的意见;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去正确处理。

    家长要做出表率。

    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应多给予鼓励和安慰;孩子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家长自己有缺点和错误,应勇于承认,立刻改正,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从中得到启迪。

    尽量避免与孩子正面冲突。

    在孩子发火时,家长应保持冷静。

    争论激烈时,家长应转移话题或采取冷处理方式,以免孩子萌发对立情绪,使逆反心理更强烈。

    但家长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在适当的时候,家长应心平气和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使孩子积极克服爱冲动的毛病。

    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于身心的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孩子可以广交朋友,丰富、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发展“自我”意识,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有利于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真诚待人的品德,利于顺利度过断乳期。

    初潮少女身心保健有哪些?

    初潮,是少女进入青春期最明显的标志,对于初潮少女自身而言,面临月经初次来临,心理上会出现紧张、害怕、羞涩、好奇等复杂的情绪体验,身体方面会呈现腹胀、腹痛、腰酸、乏力、嗜睡、疲劳、颜面浮肿等不适,再加上学习紧张的压力,她们的抵抗力和适应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所以,对初潮少女加强身心保健和健康辅导非常重要。

    第一,家长和老师应向初潮少女讲授有关青春期生理,性心理知识,使她们懂得月经初潮是身体发育的必然,是少女青春期的标志,没有必要忧心忡忡,同时,要让她们对月经初潮时并发的腰酸、嗜睡、疲劳、乏力等不适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惊惶失措,加重心理负担。

    第二,初潮时应避免参与剧烈体育运动、长距离骑车和跑步等,以免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感冒等疾病。

    第三,经期应经常清洗外阴,避免手淫,因为在此阶段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不注意清洁卫生,则极易引起细菌感染和发烧,据统计,初潮少女外阴瘙痒症的发病率为69%左右,其主要诱发因素就与经期外阴不清洁和手淫有关。

    第四,加强自我防护,使用优质卫生巾,千万不可为了贪便宜,而使用劣质产品,更不能用消毒不严格的普通卫生纸和草纸来代替。

    第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饭菜,这对增强体质,恢复精力大有裨益。

    第六,避免接触冷水,注意保暖,最好不参加游泳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中学生正经历身心巨变,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曾几何时,家庭是自己温馨的乐园和安全的城堡,可是现在却成了家长的唠叨、管教、干预、限制等等构成的“监牢”。

    中学生们于是不停地抗争,总是想逃出“监牢”,划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为了达此目的甚至离家出走。

    究其原因,青少年逆反心理严重,于是儿童时期教育不当产生的问题在青少年时期就爆发式地表现出来。

    另外,青少年过渡到成年期,在追求独立与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常会发生各种特殊的适应困难。

    中学阶段是人身心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也是人一生最关键、最富有特色的时期。

    如何度过人生路途的“黄金时期”,是摆在每个家庭、每位中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

    那么,中学阶段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一项针对高中生的调查,学生们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较大的前三位因素是:一、父母的影响;二、社会现实的影响;三、学校和老师的影响。

    可见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反抗?

    儿童期的反抗,主要是指儿童对父母的依赖,而自己又不能自主的纠葛。

    三四岁的幼儿处在第一反抗期,到了初中少年(具体因各人而异,早的在小学高年级,晚的在高中初期)进入第二个反抗期,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青春期。

    那么这一时期的反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硬抵抗,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软抵抗,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反抗迁移,迁怒于其他人。

    那么形成这种原因在于:

    生理因素,身体加速成长,生理上日渐成熟,但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并未与生理同步的成长与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的状态,这种有成人感与只有半成人状态的矛盾是造成反抗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一方面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能力又明显滞后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这种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呈现出一种危机感。

    社会因素,进入中学后,他们更渴望得到同龄人的关注,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人的尊重与接纳,力争独立自主,当这种自主受到阻碍,就会引起反抗。

    青年期如何保养心理卫生?

    树立良好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择偶观也不同,外在的标准有身材、相貌、经济收入、家庭条件等,内在的标准包括学识、能力、性格、为人、修养等。

    择偶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内在标准,因为内在标准相对不容易改变。

    如果在恋爱中受折,也不要沉浸在苦恼当中,因为爱情不是一厢情愿的,何况“天涯何处无芳草”。

    增强择业的自主意识,建立职业生涯的规划。

    选择职业或专业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如果单纯地考虑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但是工作很不满意,甚至对职有倦怠感,这对人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因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步入社会后,青年需要面对的人际关系比单纯的学生时代复杂得多。

    因而,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对于青年人适应社会是有帮助的。

    常用的技巧:建立良好的印象,学会赞美别人等等。

    具体可参看本书中的第二十章《职场与社交》。

    中年期有什么变化?

    人格的变化。

    中年人的人格特质日趋稳定,具体表现为:每日的内省日趋明显,越来越关注内心世界是;性别角色日趋整合,中年男性在原男性人格的基础上日渐表现出温柔体贴的女性化特点,中年女性则在原女性人格上基础上日渐表现出果断大度的男性化特点;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职业的变化。

    中年人的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工作相当满意,虽然很多中年人不再有升迁的机会,但是他们也不再抱年轻时的幻想,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因而感到满意;工作绩效上,需要体力和速度的工作则中年期的工作绩效下降,但需要认知脑力的工作则中年期的工作绩效保持在很高的水准。

    人际关系的变化。

    中年人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上有上级,下有下级;加上朋友来往,因而中年人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

    与父母的关系,中年人需要与他们进行情感的沟通和生活的照顾;与子女的关系,子女处在青春期,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相对减少;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中年人要与他们一起合作才能做好工作;与朋友的关系,也许不常见面,但交情却越来越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