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篇 第十二章 教子与育儿--爱的教育2-《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第(3/3)页

    那么,到底应怎样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呢?

    首先应区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那些合理的要求,例如买书、买练习本,家长就应适当满足孩子并让他自己去购买这些东西。

    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对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要严辞拒绝,并向孩子讲明道理。

    一般来说,上学以后的孩子,都能接受这些道理约束自己的行为。

    其次,在给孩子零用钱时,切忌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家务劳动联系起来。

    孩子干点家务活是正常的,这既能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也能培养他们作为家庭成员应有的义务感。

    但不能将之和钱联系在一起,家务劳动都是无报酬的,不能因为参加家务劳动而获得零用钱,这样会扭曲正常的家庭关系,变成雇佣关系,扭曲家庭劳动的意义。

    同样,零用钱也不能用在奖励孩子考试成绩上,这无疑把金钱用做一种物质刺激,有碍于培养孩子端正的学习态度。

    最后,在买礼物之前,父母应该给孩子一点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聊天。

    知道孩子所着迷的事情、在意的东西,听孩子谈论自己的愿望和希望,但不要让他的这些希望和愿望立刻得到满足,并且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愿望都是“必须”或能够实现的。

    这样才能教会孩子学会如何向往、渴望、期待,以及为未来作打算。

    孩子才会懂得在“美梦成真”时刻的快乐,在“美梦落空”的时候不会跺脚,只有付出这样的时间代价,他才可能放弃“我要什么妈妈就得给什么”的幻想而慢慢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上进心,就是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的一种心理品质。

    孩子的上进心,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动机。

    培养孩子的上进心,首先要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爸爸妈妈的挫伤。

    孩子原来有上进心,但是父母对他的上进心不屑一顾,甚至言辞中常露出讽刺、挖苦之意。

    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有的干脆就放弃了努力。

    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些家庭中,爸爸妈妈本身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视孩子情感与智力方面的需要。

    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极少和孩子谈话、游戏、讲故事,压抑了孩子的上进心。

    孩子自身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不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因此,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励。

    因此,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必须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孩子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必然有积极性,反之,影响积极性发挥。

    如何激以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以亲切、活泼、愉快的言语激发孩子。

    要注意的是,父母的态度极其重要,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语气,肯定孩子的成绩,继而提出新的要求,这样便会很自然地激发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来。

    引导孩子积极活动。

    孩子在活动或游戏时,父母积极参与,同样也能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通过父母的参与,可以使孩子从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从而为“下一次”打好基础。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同样可以促进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家长必须鼓励孩子做事,即使事情做得不令人满意,也应以鼓励的话语首先肯定孩子的成绩。

    父母的鼓励,不仅会使孩子受到鼓励,并能使孩子产生一种“连锁反应”--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或对旧知识继续努力巩固的愿望。

    如果父母用讽刺或训斥的语气教训孩子,只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使其滋生畏惧、逃避的心理,更甚者会影响其一生的进取心。

    什么原因导致你的孩子不喜欢老师呢?

    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

    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没有给他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向他提问,或者老师跟他从来没有交谈过。

    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有对他批评、责备,他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过于严厉。

    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孩子,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造成感情上的隔阂。

    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失误。

    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一般来说,孩子惧怕老师是因为不能忍受老师对自己冷淡的态度,或不能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而与老师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

    而这种负面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如何让孩子与老师正常相处?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自由的发表意见的心理氛围,使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老师批评自己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接受批评时的心情。

    家长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孩子对事情的全部经过的陈述,以及孩子对老师批评和处理意见的看法。

    另一方面要冷静分析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适宜的方法予以解决。

    其次,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即人的心理具有的识别他人的情绪,并对其做出适当响应的一种能力),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

    应教导孩子:一方面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

    最后,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

    而只有家长与老师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步调一致、有的放矢地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合理的需要,并施以有效的教育,使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中体会受教育的愉快。

    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对老师的尊重并不等于认为老师做的都对,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只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最好是在事后找老师谈心,说明实情,消除误会。

    附测试:你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个家长的首要任务,无论家务和工作多么繁忙,家长也要挤出时间来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

    但有些家长常常因家教收效甚微而苦恼。

    原因很简单,你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正确。

    1.5岁的悦悦把几十件积木玩具扔得满屋子都是,妈妈一定要她收到盒子里,悦悦不理,最后哭闹到奶奶处,于是奶奶动手收拾起来,但妈妈还是说:“小孩子应该自己学会收拾玩具。”

    后来爸爸对悦悦说:“这次就原谅你,我来收拾,你来帮助我,下一回,自己干。”

    爸爸在盒子里放了5件积木,其余的都藏了起来。

    第二天,悦悦玩过这5件积木以后自己也收了起来,爸爸又奖给她5件积木……对件事情你认为怎么分析?

    2.6岁的淘淘一看见饭桌上有瓶打开的果酱,马上一把拖到自己的面前用指头舔吃来,而且舔了又捞,捞了又舔。

    奶奶发现后说:“你怎么把手指伸到瓶子里去了?

    多脏!”

    妈妈就给奥夏一把勺子,让他从瓶子里舀了吃。

    爸爸用目光表示反对这样做,但妈妈说:“瞧你,孩子吃点果酱也小气!”

    请问这件事谁对谁不对?

    3.拉拉实在太喜欢她的玩具娃娃了,有一次她看见爸爸忘记在桌上的剪刀,就拿来剪旁边的新头巾。

    当爸爸发现了他打算送给妈妈的礼物被弄坏后,非常生气,就罚拉拉站壁角。

    这时妈妈回家了解了此事,就把爸爸拉到厨房里说:“拉拉才4岁,别这样处罚她,要讲给她听这样剪是不对的。”

    但爸爸坚持己见,他认为家里应该有条规矩:无论大人小孩,谁糟蹋了东西都应受罚。

    那么你认为这是原则性强的表现吗?

    4.有一次莎莎看见爸爸在家里抽烟,就问:“爸爸,人家说抽烟是不好的,那你干嘛还要抽呢?”

    爸爸有点脸红,就对莎莎说:“好,我以后不抽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才发现这非常难以做到,于是又偷偷抽了起来了。

    但是莎莎还是闻到了香烟味,见到了香烟头,所以他又问爸爸:“你不是说过不抽了吗?”

    看来,爸爸这次回答可不能随口说说了。

    究竟该怎样回答才好?

    5.再过两星期,娜娜就要满5周岁了,妈妈为他买了生日礼物--电动汽车。

    当妈妈把汽车藏进大橱时,娜娜问她这是什么,妈妈神秘地笑笑,说这是个“秘密”。

    于时娜娜缠着问是什么“秘密”。

    妈妈说:“够了,你真烦死人,到那一天自会给你看的。”

    娜娜说:“嗨,我知道了,这是我的生日礼物!给我看一眼,我只要看一眼,我保证!”

    请问这件事的结局你能预测到吗?

    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头了?

    答案:

    1.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绝不应只是要求,而应该按解释--示范--在大人指导下完成--独立完成--评价这样的顺序进行。

    妈妈也不了解四五岁的孩子能乱扔几十件东西,但不会把它们收起来;也不应像奶奶那样只是包办代替;需要像爸爸那样逐步培养孩子自己做。

    2.6岁的孩子往往还没有养成礼貌和卫生的习惯,更不懂得先要得到大人的允许。

    妈妈对爸爸的责备当然更不对,爸爸不是小气,从瓶子里直接舀果酱吃当然不对,果酱应先舀在碟子里再涂在馒头或面包上。

    所以果酱瓶不应没加盖子,更不应直接拿上饭桌。

    3.其实爸爸自身犯了好几处错:首先剪刀不应乱放,其次礼物又没收好,更主要的是用成人的标准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因为在伊拉看来,她这样做是非常重要的--她的娃娃需要“头巾”,这并没有什么错。

    妈妈的意见是正确的,而且她还很注意,在孩子面前不马上去指责爸爸。

    4.既然父亲已经答应过不再抽烟,那就一定要遵守诺言,不论这样做有多么困难,因为这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实在太大了。

    现在父亲绝不能再次掩饰,只能回答:“这不是客人抽的,我答应过不抽,但没能做到。

    孩子,这比抽烟更坏。

    我现在才知道抽烟已成习惯,很难一下子戒掉,你将来无论如何也别去学抽烟,我也要努力去戒掉它。

    只要下定决心,是能戒掉的。”

    5.你可以想象得出妈妈最后还是拗不过娜娜,不但给她看了一眼,而且到生日那天,汽车也许都已玩旧了。

    许多年轻的父母本身就忍不住要在孩子面前急于炫耀、夸示一切,这并不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