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像个傻子一样-《北明不南渡》


    第(2/3)页

    “这抓胡令一出,边关又不设防,汉人出关,百姓流失,岂不是有损社稷?”

    陈良谟这么一说,似乎也挺有道理,自古以来,统治者们都尽可能的想把自己的臣民都锁在国土之内。

    毕竟,出了国,既不用交粮,也不用纳税,纳税人少了,那绝对不是统治阶级乐于看到的。

    如今抓胡令,虽然遏止了蒙古进边的趋势,但带来的就是大量的官民迈出国门。

    在酸腐的思想下,大臣们都认为,这个政策对于大明的统治实在不利,在戕害者国体。

    这也是为什么朱慈这种奏效的抓胡令,在以往是不可能被提出来,并且执行的主要原因。

    “第二是蒙古人的问题,大量的蒙古人被抓到北京,如何去安置?”

    “这个的话。”范景文抢着说道。“圣上已经把一部分蒙古精壮交给了老臣了,送到忠烈祠的工地上用作劳力,说起来,那些蒙古人还真有力气,拿着鞭子抽,吃半个人的饭可以出两个人的活。”

    这似乎也并不奇怪,许多和蒙古人交过手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点,就是蒙古人的个人体质要比汉人强许多。

    那些训练有素的蒙古人,可以不吃不喝,只含着马蹄血,连续奔袭十天以上,还能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很强……这也是他们曾经辉煌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过……蒙古人的这个特性,让范景文挺高兴的,这种很抗饿,又有力的人种……不当苦力简直浪费。

    圣上还真是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来蒙古人实际上应该用在什么地方。

    如果可以的话,真想把忠烈祠工地上的苦力全部换成蒙古人,不过这事还真不好意思提了。

    “忠烈祠那边,还短人么?”陈亮谟问道。

    忠烈祠按照朱慈的指示,规格必须要高,足够气派,要成为大明的标志性建筑。

    与天坛看齐。

    所以……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理论上的工期,在五年完成。

    不过由于前段时间的短人,少力,原本定下的阶段性的目标,都没能够按时完成,按照那种速度,起码要托到八年以上方可。

    不过现在好了,一个个被抓来的蒙古人都被送了过来,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开足马力的修建了。

    少人的事情,已经不是范景文目前需要头疼的事情。

    “现在是不短了,不过圣上又安排下了几个工事,包括学校,兵工作坊等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