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六章:陛下,该纳妃了-《明末重生之门》


    第(3/3)页

    孙玲不停的说着。

    一旁的孙杰陷入了沉默。

    说的这些都有道理。

    第二天,小朝会。

    孙杰登基之后,每五天会办一次小朝会。

    所谓小朝会,就是在御书房对面的会议室中,将六部以上的主要官员聚集起来,就最近的事情进行一次讨论。

    至于以前的大朝会,被孙杰废除了。

    那玩意不仅浪费时间,效率还低下。

    平时,六部及文、军参院各司其职,小事内部处理,大事呈交孙杰。

    再加上小朝会的参与,大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

    孙杰也对朝廷政令进行了改革,大事,以圣旨为令,小事,以文、军参院政令为辅。

    给予了文、军参院很大的自主权。

    不过,不管是任何政令,都必须经过孙杰的同意。

    御书房的对面,专门修建了一个会议室。

    和现代那种会议室差不多,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桌子位于其中,孙杰于主位上,文左军右,依次列座。

    孙杰坐在主位上,听着众多官员的问题。

    今天的事情能多一些,新近多了不少领土,这些地方的官员、士兵,以及赈灾,灾民安置等问题,都是国家大事。

    小朝会持续了六个小时,从早晨六点一直到正午十二点才结束。

    这还是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剔除,要是把这些事情加上的话,事无巨细,非要累死孙杰。

    孙杰设置的这个框架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皇帝即使不在,朝廷也能正式运行。

    临近末尾,孙传庭忽然站了起来,朝着孙杰拱了拱手,开口说道:“陛下,自古以来,为了皇朝之延续,为了江山之永存,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一不纳妃充实后宫,以防不测之事发生。

    今我大秦,疆域将遍及天下,地大物博,陛下应以江山为主,纳妃!”

    此话刚落,会议室中的这些官员们便纷纷响应。

    孙杰看着会议室中的这些人,眉头微皱。

    本来以为,只是孙玲这样想,没想到竟然满朝文武都是这个想法。

    其实,这个想法早就有了。

    只是一直没有说。

    规则,要顺应时代背景。

    现代的某些规则在现代很好,可要是拿到现在,就有些不符合时代背景。

    一切不符合时代背景的政策,都是耍流氓。

    目前,孙杰打下整个世界不是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守住这些疆域。

    地方太大,问题往往很多。

    在某些时候,孙杰就是这个庞大帝国的象征。

    如同当年历史上的汉朝一样,必须分封诸王,才能正好的掌握世界。

    当时的汉朝与现在大秦,在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此事,应当从长计议!”

    孙杰留下一句话,便离开了这里。

    剩余的这些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皇帝没有儿子,官员们愁,皇帝的儿子少,官员们愁,皇帝的儿子多,官员们也愁。

    总之,就没有不愁的时候。

    孙杰吃了饭后,没有像往常那样去御书房处理政务,稍作收拾后,带着亲卫出了宫,在城中溜达。

    转着转着,来到了布和开的那家店前。

    刚刚到这,就看到了穿着围裙,在店里忙活的布和。

    草原人其实和中原人的样貌差别不大,除了因为环境因素而产生的细微差别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据说,黄金家族还有刘邦的基因。

    布和的姓便是博尔济吉特,而博尔济吉特和孛儿只斤只是音译问题。

    论起来,整个中华文化圈,这几千年来,早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此时的布和看上去,和一个普通老头没什么区别。

    如今的生活忙碌了一些,可也过的有滋有味。

    刚刚将一只烤全羊送到客人的桌子上,就看到了站在门外的孙杰。

    孙杰也不是一次两次来了,早就习惯了。

    习以为常的走出了店门,来到孙杰面前。

    “之前那个雅间一直给陛下留着!”布和一脸恭顺。

    眼前的人,不是崇祯那种没有多少权利的皇帝,而是一个实权皇帝,是一个拥有无上权利,早晚要超越成吉思汗的皇帝。

    能活下来,已经是幸事了,又怎么能奢求其他呢?

    孙杰点了点头,走了进去。

    布和急忙带着孙杰上了二楼,来到了那个房间。

    这是布和店里最好的房间,专门为孙杰留的。

    “今天随便上一点饭菜吧!”

    孙杰随口说道。

    布和重重的点了点头,走了出去。

    孙杰坐在窗户边上,向下看去。

    外面是熙熙攘攘的行人,是繁华的商业街。

    几个极为不和谐的身影,闯进了孙杰的视野。

    那是几个身材极为矮小的人,最高的才一米六,剩余的七八个,都是一米五左右的样子。

    在人群中极为显眼,就像是一丛树林中长的一排葱。

    虽说身上穿的圆领或者交领袍,但身上倭寇味扑面而来。

    “应该是倭寇,前几日天津港来消息,说德川幕府派了求和使者过来,算算时间,也应该到了,想想也就是这些人了!”

    孙杰很快认出了这些人的身份。

    德川家光如今的日子极为不好过。

    幕府主力被堵在朝鲜,退不出来,又打不过去。

    手中的可用之兵数量太少,各地大名都蠢蠢欲动。

    如果不是几个忠心的大名一直支持,谁也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本来以为,能够打通前往朝鲜的航路,将这些士兵撤回来。

    谁知道,这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

    无论派出多少战船,都是一去不回。

    那些钢铁战船,可不会轻易让他们过去。

    一炮之下,像乌龟一样的安宅船就要沉没。

    倭国地小民少,德川家光拖不起。

    所以,他只能派遣使者过来求和,希望孙杰能够网开一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