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 人格魅力 (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2/3)页

    文官集团跟沉忆辰两方斗,谁输谁赢曹吉祥都不在于,可能看到那群自诩正人君子的文人吃瘪,他心里面还是有着一种暗爽。

    毕竟曹吉祥扭曲心理本质,源于生理残缺遭受到的羞辱跟歧视,相比较沉忆辰还称呼过“内相”客气两句,何文渊跟杨鸿泽这种传统文人,把对于权阉的鄙夷简直就写在了脸上。

    现在一看,杨鸿泽跪的比谁都快,伪君子还不如自己这个真小人呢。

    面对曹吉祥的肆意嘲讽,王文跟杨善两人神色如常,没有一丝丝的感同身受。原因就在于当年王振掌权时候,称呼过翁父的朝臣数不胜数,就连勋戚都不例外,杨鸿泽当个墙头草算什么?

    嘲讽了一句之后,曹吉祥开始说起正事:“文渊阁五位大臣,现在高穀逝世,杨鸿泽外派,就仅剩下三位。其中商辂是沉忆辰的铁杆党羽,王一宁资历威望均不够,只能当个纸湖阁老。”

    “先不论杨鸿泽阁臣身份是否得以保留,至少高穀那个位置空出来许久,是时候该找人填补上去了。”

    曹吉祥今日把王文跟杨善两人叫过来,正是为了谋求内阁大臣的位置。要知道随着嗣子曹钦封爵,以及侄儿曹铉担任五军都督,京营中最大的五军营跟宫中腾骧四卫,已然全面掌控在了曹吉祥的手中。

    换句话说,如果不算边军跟战斗力的差别,单单论京师兵马数量,曹吉祥已经超过了当初的忠国公石亨!

    但是曹吉祥宦官身份带来的巨大缺陷,让他哪怕掌控了内朝跟京营,依旧无法在外朝的文官地盘立足。王文跟杨善两人,别看是官居二品,事实上已经被排除在阁部级别的决策权外。

    现如今内阁在沉忆辰的掌管之下,已经对六部形成了凌驾跟操控,明眼人都知道内阁大臣前途无量。单单拉拢几个文官当党羽不够,曹吉祥需要在外朝有一定的话语权乃至于决策权。

    那么高穀空缺出来的这个内阁大臣席位,就必须要想办法拿下!

    一听到曹吉祥意指内阁大臣,王文跟杨善眼神都闪现过一抹异样光芒。他们愿意屈居于阉人麾下,不正是为了谋求权势,担任阁臣就意味着进入到真正的权力中心。

    “内相所言甚是,阁臣之位空缺下来吾等必须力争,否则内阁就将成为沉忆辰的一言堂。”

    杨善当即就附和了一句,语气中隐约充斥着一种期待。

    如果说王文贪图权势还要点脸是个伪君子的话,杨善就属于一个不折不扣的真小人,朝堂上的名声比当初的徐有贞还要差。

    当年永乐帝靖难成功,事后打击主导削藩的方孝孺一党。杨善那时候犯事正好也关在狱中,恰巧隔壁就是方孝孺的学生庶吉士章朴,于是乎杨善就骗取对方的信任,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背后杨善却向狱中举报,凭借着揪出乱党的功劳,不仅仅戴罪立功,还得以加官进位。但是这种手段太过于卑劣,名声从此在朝堂上面也是臭了,只能各种把握机会去博个出头!

    面对杨善期待的目光,对方心里面那点小意思曹吉祥自然清楚,不过他这一次选择的人选,并不是更早投靠自己的杨善,而是另外一个都御使王文。

    原因就在于杨善名声太臭,援引他入阁的话,会遭受到朝野一致反对。现如今曹吉祥的权势,并没有达到当初王振的高度,更没有做到让皇帝有求必应,成功率定然不会太高。

    另外一方面,就在于曹吉祥要拿王文竖立一个典型,告诉朝堂的文官只要投靠自己,就能立马飞黄腾达。除了这两者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隐藏因素,那便是御马监掌印王诚的举荐。

    历史上面王一宁的入阁是由太监王诚援引的,从而开创了明朝太监援引入阁的先例。其实在历史上面,第二位由太监援引入阁的大臣,正是都御使王文,并且引荐人还是太监王诚!

    他们两个早在王振时期,就有过一段旧识交情,本来随着景泰帝登上九五至尊之位,潜邸太监王诚只要等着司礼监掌印兴安告老还乡,眼看着就能一步登天。

    结果谁能想到朱祁玉短命,朝堂几经变革让曹吉祥抓住了从龙之功笑到最后。

    但王诚毕竟是景泰一朝最有权势的宦官,加之又看清楚局势主动投靠了曹吉祥,举荐都御使王文的这三分薄面还是要给的,更何况两人想法不谋而合。

    所以曹吉祥压根就没有在意杨善的期待,直接就望向王文说道:“王都宪也算是历经数朝的老臣了,都御使这个职位蹉跎多年,是该再往前更进一步。”

    “要不这样,咱家就向陛下援引王都宪,看看能不能抢先内阁一个位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