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 内阁时代 (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2/3)页
原本张居正的“考成法”,是让六部联合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面。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到六科监督,最后一本呈交内阁决策。
用沉忆辰想要清丈田亩来举例,考成法可以提前制定地方官员清丈田地的数量跟期限,然后登记在册逐月进行审查,一旦没有完成或者没有如实申报,那么直接就能革官问罪!
原本想要处罚官员,只要没有犯下大错或者触犯刑罚,还得等到吏部三年一次的考核才能问罪。现在效率光速提升,只要沉忆辰觉得哪个官员混日子,当场就能依照“考成法”论处,可以说把人事大权掌控在了手中。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大权独揽,毕竟还有户部跟都察院,以及六科互相制衡。不过世人皆知李贤是沉党成员,都御使王文早就在朝中没有威信后台,压根不敢跟沉忆辰硬顶。
唯独六科里面的科道言官,还能提出反对意见。
可问题是没有朝廷高层配合,单单七品的言官清流想要真正影响到政策走向,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考成法”一出,让原本平息下去的朝廷派系冲突,立马沸腾喧嚣了起来,文武百官纷纷意识到自己的仕途生涯,捏在了沉忆辰的手中,对方可以随时生杀予夺。
长久下去,朝堂岂有立锥之地?
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只能在沉默中灭亡,弹劾石璞很多文官集团成员,还能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袖手旁观。
这一次涉及切身利益,他们绝对不能再眼睁睁的看着了。
八月繁星高照的夜晚,空气中依旧充斥着一股闷热,礼部尚书胡濙府邸却是人头攒动,哪怕大厅里面已经摆满了降温用的冰块,很多人额头上依旧布满密密麻麻的汗珠。
这群面见胡濙的官员中,为首者正是挂名吏部尚书的何文渊,如今随着局势愈发严峻,他隐约在传统文官集团中,有些取代胡濙首领位置的意思。
“大宗伯,内阁首辅本就位高权重,以往还有吏部天官与之抗衡。现如今李贤沦为门下忠犬,彻底放权倒向了沉忆辰。”
“如果连您都不站出来拨乱反正,日后朝廷岂不是暗无天日?”
通政使乐恽痛心疾首的呼吁了一句,他倒不是说多么有正义感,纯粹是工部尚书石璞的命运,让他萌生出一股兔死狐悲。
今日沉忆辰可以为了徐有贞,这个关系完全称不上密切的“小人”谋取官职,那么明日完全可以为了他沉党核心成员,目前担任右通政的萧彝铺设青云梯。
考成法的颁布,想要找事简直易如反掌,只要布置几条无法完成的任务,那么就必然会被内阁问责。乐恽这几年对于自己的职位,始终有种危机感,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未雨绸缪的地步。
这边通政使乐恽话音刚落,那边都御使王文立马就补充道:“大宗伯,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此次内阁颁布考成法压根就没有告知本官,就这么硬生生打上了都察院的名号。”
“去年沉忆辰挫败石亨兵变,得到了帝王师的头衔,本就已经走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现如今更是为所欲为了!”
这里面最憋屈的莫过于王文了,沉忆辰想要改革变法,好歹之前还特地找胡濙、年富、李贤等人商议过,唯独王文这个堂堂位列大九卿的都御使,直到考成法颁布了才知道有这回事。
王文知道自己这些年皇权之争站错队,已经成为老臣中的边缘人物,但沉忆辰这样做太过于侮辱人了,让他不得不低头来到胡濙府中期望对方主持公道。
有了两位朝堂高官的带头,接下来大厅里面众官员七嘴八舌的痛斥起沉忆辰横行霸道的事件,硬生生演变成为了一场批判大会。
面对这种嘈杂的场景,胡濙不动声色的默默听着,直到此刻他才终于明白了当初马车上议事,沉忆辰为何信心十足要执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
此子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计划,眼前这群反对力量,就是他想要清除的对象!
说实话,当官当到胡濙这个七朝元老程度,早已经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阶段。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事情上,胡濙选择妥协退让,就在于他的年龄跟阅历能看清楚很多东西,知道历史大势的走向。
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如果沉忆辰真的能办成的话,称之为万世之功都不为过,乃至于可以打破历代王朝三百年轮回的宿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