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混乱朝局 (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3/3)页

    宋之岳武穆够忠诚吧,还不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风波亭,更何况沉忆辰现在的举动,几乎与谋逆之举无异。

    看着李瓒领命前往辽东驰援,福州中卫指挥使冯正脸上流露出一丝羡慕的神情,他此刻多么想自己是那个可以离开的人,到时候就算朝廷追究下来,还能找一个脱罪的借口。

    只可惜自己不是水师,操控不了舰队,同时上了沉忆辰的贼船,再想下来也没那么容易了……

    沉忆辰大沽码头登陆的一日后,千总章岩磊派出去的信使,把消息给送达了朝廷。

    自从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后,就带走的朝廷大半官员勋戚,留下来的朝臣处理政务、筹备后勤物资的压力巨大,从而导致很多奏章堆积如山,压根就运转不过来。

    如果单单只是人手不足,那么加班加点总能缓解一些,实在不行还能抽调京师吏员、师爷等人帮忙。但朱祁镇挖下的坑远不止于这一个,他是潇洒率军出去打仗了,却没给京师留下一个主心骨来掌控局势!

    历朝历代皇帝要是亲征或者巡游,都会选择让京师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监国。

    这个人的身份一般是太子,如果太子年幼的话,可能会换成其他皇族。

    就算皇帝再怎么不喜欢这个“第一顺位继承人”,可为了保证帝国的运转稳定,还是会让对方监国,直到朱祁镇玩了个骚操作……

    史书记载:未立太子,上命郕王祁玉“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之。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朱祁镇还没有来得及立太子,于是让郕王朱祁玉居守京师,驸马都督焦敬辅左。

    看到没有,用的是“居守”二字,而不是传统的监国。

    这就意味着,郕王朱祁玉只是留守坐镇京师,并没有摄政权,相当于京师群龙无首。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续沉忆辰上疏朝廷进京的奏章会石沉大海。一方面是朝廷中枢效率迟缓,堆积了太多事务处理不过来。

    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有大臣上疏领兵进京,哪个敢做决定答应或者拒绝?

    别说朱祁玉没有监国权,就算他有,估计都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于是乎沉忆辰的奏章就摆放在通政司,官员们都秉持着只要我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的心态,能拖就拖着。

    但是当大沽千总章岩磊的军情传递过来之后,这种事情就拖不住了,沉忆辰的兵马都已经自行在大沽海防口登陆,再拖下来恐怕没几日后就要来到京师!

    到了那一刻,是开城迎接,还是据城防守?

    奉天殿内,郕王朱祁镇坐在龙椅左侧下方,殿内群臣神情各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人心惶惶的氛围。

    毕竟在短短时间内发生了太多事情,一边是皇帝出师不利,遭逢暴雨卡在大同进退不得。另外一边是沉忆辰率领大军无召赴京,怎么看都有着一股谋逆造反的嫌疑。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

    “诸位大臣,沉忆辰打着驰援名义,率领福建水师无召赴京,尔等有何看法?”

    沉默半响,坐在上方的朱祁玉终于开口问了一句。

    其实他心中很明白,皇帝兄长只给自己“居守”名义,而不是监国,摆明是有忌惮之意。

    自古皇家无亲情,唯有至上权与利,哪怕朱祁镇跟朱祁玉是兄弟,并且论起关系并不差,可在皇位权势面前这点手足之情,就算不了什么了。

    坐镇中枢之后,朱祁玉一直保持着谨言慎行的态度,就是不想冒犯到天子禁忌。

    可如今再不商讨出一个决议,沉忆辰都快要兵临城下了。

    “沉忆辰狼子野心,趁陛下亲征之际无召返京,乃叛臣之举!”

    户部侍郎奈亨,当即就站了出来给沉忆辰的举动定性。

    王振为首的阉党,早就跟沉忆辰水火不容,远在福建双方没有交集还算风平浪静。现在无召率领大军赴京,相当于送把柄到阉党手中,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奈亨此言一出,可谓是全场哗然。

    原因就在于你要把沉忆辰定在谋逆叛臣的位置上,那就意味着双方得兵戎相见。

    如今京师守军满打满算还不到两万人,盔甲武器更是严重不足,沉忆辰却在奏章中阐述了有接近五万大军,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谁去组织防守?

    万一京师被攻破,皇帝回师发现老巢都没了,那就乐子玩大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