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河工勘验(二合一加长)-《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2/3)页

    ……

    正统十一年八月,是山东地界的主汛期,闷热的天气下却暴雨倾盆,境内所有河流湖泊水位均暴涨超过警戒线。

    沈忆宸此刻正站在黄河大堤上,瓢泼大雨哪怕蓑衣跟斗笠都挡不住,雨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眼前的黄河水面已经快形成“海天一色”了。

    “佥宪,河堤危险,还请退避到高处!”

    主簿陈涛正在率领着民力护堤抢险,看着沈忆宸一直在河堤上巡查,忍不住出言劝解了一句。

    与此同时,他身后的县衙差役们,也纷纷开口劝说。

    “佥宪,河水凶险,不能在此地久留。”

    “佥宪你可是我们的主心骨,还是离开这里吧。”

    “佥宪放心,吾等必然誓死防守大堤,你还是到高处去吧!”

    今年主汛期的黄河水势,比往年更加凶猛一些,哪怕河堤已经全线加固过,所有人心里面其实都没底,不敢保证能经受过这种水势的冲刷。

    一旦再次发生溃堤,站在堤岸上的沈忆宸就危险了,滔滔洪水谁也无法保证他的安危。

    对于山东地界官员百姓而言,任何人都可以出事,唯独沈忆宸不可以。

    只要他还在,一片废墟都能再度重建,百万灾民也能苟活于世!

    “陈主簿,你对自己修筑的大堤这般没有信心吗?”

    沈忆宸神情严肃的反问了一句,现在可不是几个月之前物料短缺。后续江南重金购买的河工大料,源源不断送往张秋镇码头,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如果这种情况下陈涛还无法保证大堤安全,那就是他的失职!

    “回佥宪,堤在人在,堤垮下官愿同死!”

    对于陈涛来说,沈忆宸可以质疑任何事情,就是不能质疑自己大堤的工程质量。

    十几年的心血方案,今日终于在自己手中完成,这半年下来陈涛事事亲力亲为,一砖一木均亲眼见证,黄河大堤绝对没有问题。

    “既然如此,本官有何好怕的,你们怕吗?”

    沈忆宸这声问话,不是对陈涛等人说到,而是对依然坚守在河堤上的民力们问的。

    整个黄河大堤,目前至少有数万民力巡视各处,以防止出现任何险情,他们怕过溃堤吗?

    “佥宪都在此处,吾等草民有何好怕的?”

    “没错,自己修的堤坝如何还不清楚吗,我们不怕!”

    “状元公,草民不怕!”

    各种呼喊声音在大堤四处响起,身为建造的民力,大堤用料如何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这绝对不是什么豆腐渣工程。

    “陈主簿,继续巡查。”

    “是,佥宪。”

    话已至此,陈涛也不再多言,跟着沈忆宸身后巡视河堤。

    没过多久,一名运军旗手急匆匆的跑到了沈忆宸的面前,拱手向他禀告道:“佥宪,有朝廷官船停靠在张秋镇,来者为河工勘验的专案太监,还请佥宪回去迎接。”

    河工勘验太监?

    沈忆宸听到来者身份,下意识认为是王振的人,反正如今都跟阉党撕破脸皮,再怎么讨好客套都无用,就不急着返回迎接了。

    “本官正在巡视河道,暂无空闲时间去迎接,你回禀张秋镇的姜县丞,好好接待朝廷内官。”

    沈忆宸是不打算赶回去迎接,可也不至于刻意怠慢出使太监,平白无故得罪人的事情,哪怕是不同阵营的人,他也不愿意去做。

    任何年代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就算是王振的人,也能找到那个利益共同点。

    “是,卑职告退!”

    传信运军领命之后,骑上马快速朝着张秋镇返回,很快就消失在雨幕之中。

    可就在这个时候,卞和加快了脚步,并排走到了沈忆宸的身侧。

    “东主,属下认为你还是返回张秋镇迎接特使,太监俱心胸狭窄,很容易在小事上得罪。”

    太监因生理缺陷,导致大多都有心理缺陷,特别是出使地方的太监,很容易膨胀作威作福。明朝各地镇守太监,就是最好的例子,地方文武官员丝毫不敢怠慢,否则必遭报复。

    更别说河工勘验,算是捏住了沈忆宸治水的命门,更得搞好关系。

    “无妨,表面功夫做不做都意义不大,到时候用实际利益去砸!”

    沈忆宸可把自己定位成刚正不阿的清官,想要拉拢勘验太监,什么行贿、徇私、办事各种手段都可以用上。

    王振的人早晚都得靠真金白银去砸,何必装孙子多受一顿气?

    对于沈忆宸与王振的背后矛盾纠纷,卞和他同样知道,所以听到后觉得言之有理,就不再多行劝说。

    中午时分,沈忆宸一如既往与官吏还有民力,蹲在河堤上搭建的简易棚子里面吃饭。

    这种情景对于河工众人,已经属于见怪不怪的事情,最开始还有些畏惧的民力们,如今也可以当着沈忆宸的面各种侃大山。

    可是这次没过多久,河堤远方却出现了一大批的人马。为首之人身穿一席绯袍,上面的图案还不是一般官员的飞禽走兽,而是无比类似龙纹的斗牛!

    斗牛服乃明朝第三等赐服,规格还在沈忆宸之前的麒麟服之上,正常情况下非三品以上官员不可得。也就是说为首之人,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官衔职位可能比沈忆宸还高出不少。

    并且地方官极少有赐服的情况,还能证明对方同样是个京官。

    望着这么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前来,本来还各种打趣调侃的窝棚,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民力们不再惧怕沈忆宸,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惧怕其他高官,整个大明也就沈忆宸这个异类。

    “东主,估计是出使太监来了。”

    明朝除了官员外,太监更容易得到皇帝赐服,特别是到了后期十二监掌印太监,几乎人手一件蟒袍。

    “嗯。”

    沈忆宸点了点头,然后放在手中的碗筷,戴上斗笠后就走出雨棚,准备迎接出使太监。

    这年头就是一物降一物,沈忆宸身为佥都御史出镇地方,山东境内官员见到他,就跟老鼠见到猫一样毫无脾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