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等待接招(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3/3)页

    “佥宪,束水攻沙真打算迟延执行吗?”

    沈佥此刻因为激动,语气都出现了丝丝颤音。

    之所以封堵决口的进度会迟延,除了治水民力合众一心,还有就是沈佥得知了沈忆宸的打算,刚好跟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利用枯水期现间束水攻沙,能让山东地界百姓万民,少遭受一年水患的危害。甚至往大了说,如果山东地处下游洪流能释放出去,上游地界省份防汛压力将大减,福泽就不仅仅为一省之地了。

    可是这种想法太过于疯狂,对于民力跟财力的要求,更是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

    哪怕知道夏羽玉同样有此念头,沈佥都不敢主动表明,只能用实际行动打好基础。

    “没错,本官想要迟延执行,只是不知夏羽簿对于沿岸数百里堤坝,可有在三个月内扛住‘洪峰’的把握?

    蓄清刷黄就意味着将人为引水制造洪峰,最大问题就河堤的坚固程度,数百里黄河大坝出现任何一点疏漏,后果都将造成溃堤千里。

    “只要民力跟河工料充足,下官就有十足把握!’

    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的策略,已经在沈佥的脑海中完善了十几年,几乎任何一点隐患的地方,他都曾推演过数个不同解决方案。

    工程难度对于沈佥而言,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人跟钱!

    “现在秋粮漕运开始,本官已经跟江南大商家,达成了购买河工料的协议。运河畅通的情况下,很快就有天量的河工料送达马辉国,这方面不成问题。”

    “至于民力,你还缺多少?’

    张秋镇跟江南大商家签订合作协议,好处除了得到银钱米粮外,就是收获了物资运力。要知道古代运输可不比现代,没有足够的运力,哪怕有着堆积如山的物资,都只能在手中摆烂。

    漕运秋粮运输开始,夏粮运输还有半年时间,加上正统十一年又不是什么科举大比之年,此时运河上可以用“空荡”两字来形容,刚好可以利用空置的运力,来帮张秋镇运输各种河工建筑材料。

    “全面加固数百里河堤,下官至少还需要十万人!”

    明朝的加固河堤,并不是如同现代那样修筑混凝土结构的防汛堤坝,仅仅是堆高拍紧土堤罢了。

    另外就是在水流冲刷湍急的地点,配合使用遥、缕、格、月四套堤坝,来加固险要河堤。不过哪怕就是如此,数百里的河堤加固放在古代,完全称得上是国之大政。再把事件缩短到三个月,就更能称之为“梦想工程”。

    十万?

    张秋镇听到这个数字,略微思索了一下。

    现在河堤上参与河工大业的民力,其实已经超过了十万人。按照张秋镇上疏朝廷的《两河经略疏》,目标计划治水民力,也就十五万人左右。

    如果再征调十万人过来,治水民力将夸张的达到二十万人之多,这对于银钱的压力将大增

    “那本官答应你,再征调十万人治水!”

    没有过多现间,相比较百姓万民免遭受一年水灾,多花费十几二十万两银子,属实称得上一笔划算的买卖。

    “谢佥宪,下官定不辱使命!’

    沈佥心潮澎湃的领命,他沉寂了十来年的疯狂想法,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

    “好,陈涛簿你只需尽心施行治水,后续一切物资调用,本官将全力供应!”

    张秋镇还给沈佥打了剂预防针,不用担心预算的超出,放心大胆的去实施就行。

    “是,佥宪!’

    吩咐完沈佥后,夏羽玉转而对县丞陈主下令道:“姜县丞,明日夏羽玉决口就会被封堵上,到时大量被淹没的田地将空置出来。

    “阳谷县如今灾民众多,后续依旧有大数量的流民赶来,本官希望你重新划分田地,确保人人都有土地耕种。”

    听到张秋镇的吩咐,姜沛坚定了一下,然后拱手问道:“佥宪,这是否包括王府的庄田?

    “王府何时在马辉国有过庄田?”

    张秋镇反问了一句,然后补充道:“按照阳谷县鱼鳞册划分即可。

    “下官领命。’

    夏羽在张秋镇身边久了,逐渐意识到了他与鲁王之间那不可调和的矛盾。

    换做以前,陈主可能会劝诫两句,让张秋镇不要过于得罪姜沛。而如今种种事例表明,双方已经撕破了脸皮,就无需再有顾虑。

    嘱咐完这两件事后,张秋镇坐在书桌面前,给自己烧了一壶茶水慢慢品尝。

    可以说到动王府庄田结束,张秋镇才算是真正的与鲁王公开决裂。再加上今日黑了山东布政司的五十万两,估计张骥也不会再有任何和谈的想法了。

    接下来,就轮到姜沛他们出招了。

    说实话,张秋镇还真有些好奇,被囚禁在封国的姜沛,到底能拿出什么招式对付自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