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需求出发,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了健全和成熟的人格标准: 有自我扩展的能力。 健康的成人能够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有许多兴趣爱好。 有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能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无占有欲和妒嫉心;有同情心,能容忍与自己在价值观念和信息上有差别的人。 在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认同感。 能忍受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冲突和挫折,能经得起突然袭来的打击。 具有现实性。 健康成人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实际情况而非自己所希望,是看清情境和顺应它的“明白人”。 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对自己所有的或所缺的都知晓清楚、准确。 理解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也知道自己与他人对于自己认识的差别。 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科学的人生观,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 在意识形态、信念和生活方面能够对他人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 什么是四人格类型? 不同的心理学家在人格的理论上有不同的学说,依据不同的特点对人们进行分类。 其中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分类,他认为人体内含有四种基本的体液,并依以分为四种人格类型。 多血质:快乐、好动,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快,变化得也快,总体上较为温和。 代表人物:《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粘液质:缺乏情感、行动迟缓,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迟缓、稳定、缺乏灵活性;情绪不易发生,也不易外露,遇到不愉快的事也不动声色。 代表人物:《武林外传》中的佟香玉,《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抑郁质:悲伤、易多愁善感,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都相当缓慢,柔弱;容易产生情感,而且体验相当深刻,隐而不露。 代表人物:《武林外传》中的吕轻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胆汁质:易激怒、易兴奋、性情开朗、热情坦率,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迅速而且强烈。 代表人物:《武林外传》中的郭芙蓉,《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气质都能归入某一气质类型。 除少数人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之外,大多数人都偏于中间型或混合型,也就是说,他们较多地具有某一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类型的一些特点。 不同人格遇事的不同反应? 如果依上文说到的四种人遇到相同的事情,他们的表现会如何呢? 苏联心理学家曾巧妙设计了“看戏迟到”的特定问题情境,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 结果发现,四种气质类型的观众,在面临同一情境时表现的行为反现截然不同。 多血质的人知道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的,他也不与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合适的地方看戏剧表演。 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心想反正第一场戏也不大精彩,先暂且到小卖部呆会儿,等幕间休息时再进去。 抑郁质的人遇此情况便觉得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看一次戏,就这样倒霉,想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胆汁质的人会与检票员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坐位上去,还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快了。 什么是三人格类型?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种类型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出生之日就已存在。 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冲动,比如饥、渴、性等。 本我产生需要时,要求个体立即满足。 通俗地说,就是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例如,婴儿饥饿时就要立刻喂奶,毫不考虑母亲是否有困难。 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 本我产生各种需求时,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会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 通俗地说,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另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作用。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也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 超我有两个部分,一是理想,要求自己行为符合理想标准;二是良心,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 因此,通俗地说,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简单地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是一场自我的冲动和超我的教养的博弈,冲动在往前冲,而教养在后面拉住它,中间是本我这个调节裁判做中裁。 什么是九型人格? 如今有很多人格类型的理论,其中九型人格常常为人津津乐道,因为九型人格是有关性格分析和心理学理论中最典型的一个。 九型人格的英文enneagram,来源于两个希腊词汇ennea和grammos。 ennea代表数字9,grammos意思是尖角,九型人格的图表正好是九角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