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明日顶流》
第(2/3)页
徐正文不由得感慨:“长安街好漂亮,灯也好亮。”
“你这不是废话么?”张天琛说,“只有这里的灯才有资格叫‘华灯’,整条长安街上的灯都是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维护的,每天都要清洗检修,确保它可以一直这么亮。”
徐正文不解:“可是,它只是灯啊。”
张天琛摇头:“它不是简单的灯,它在这里几十年了,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安定富饶,连专门负责华灯的队伍也传了好几代。”说着,他抬手向上指,徐正文顺着他去看那盏灯光,它的光芒明亮,但是不过分耀眼,是温柔的,仿佛夜色下亭亭高貌的端庄女子。
“你说,每天顶着大太阳在这里修灯擦灯,仅仅只是为了让它每天晚上这么亮而已,有什么意思啊。”张天琛说道,“我原来就经常这么想,也许多年以后,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都会交给机器去做,机器可以做到绝对标准,也不会出错,不会觉得辛苦枯燥。后来出去上学,学到的知识多了,见过的市面也多了,一些想法也渐渐转变了。一个普通的工作,一个人做了一天,一个月,一年,都只是工作。但是如果一个人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做了一辈子,甚至一代一代地传下去,那就不是工作,而是一种精神。机器是永远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长安街的宽阔仿佛可以一眼望到底,但实际走起来着实花费了不少时间。走了一路,徐正文就看了一路的灯,想着这些灯背后的故事。他觉得张天琛懂得好多,可以讲出来这些灯的来历,灯与人的关系,最后还能小小的升华一下,让徐正文听后都有些动容。
不过,他不知道,这些知识点都是张天琛利用吃饭时间悄悄查的。
当然,那些升华的感慨,是属于张天琛自己的。
很久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广场前。这对于张天琛来说也是一次神奇的体验,他只在小时候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来过广场上,平时很少路过,更不会在夜晚驻足停留。徐正文是第一次见到天安门,电视里的场景头一次真实地展现在眼前,它不像白日里那么庄严雄伟,而是静谧的,优雅的,让人亲近的。
张天琛何尝不是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去端看它呢?
一些曾经不屑的,不理解的,如今也像模像样地似懂非懂了起来。不过,他还是保有着十几岁时应有的纯粹的天真,连理想和梦境也都带着天真,也正是因为这种天真,他才不会对未来的路感到害怕和彷徨。
徐正文看了一会儿,忽然问张天琛国外是什么样子的,好不好,是不是也有这么大广场。张天琛去过很多国家,他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了很久,那些画面迅速翻过,各有各的姿态风情,好像无法在一起比较。
“就都那样儿吧。”张天琛说,“德国人都不怎么用智能手机,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新干线跟我们的高铁比起来也不算什么,巴黎遍地都是狗屎和小偷。”
徐正文自言自语:“那听上去也不怎么好。”
“现在看确实不好,习惯了在国内科技便捷的生活后,去哪儿都不会好。”张天琛说,“但是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建议你出去看看。看过别人哪里不好,才知道自己哪里好,同样,看过别人哪里好,才知道自己有些地方真的差很多。你想想,我们的火箭可以上天,但是却还造不出光刻机。我们是一个工业大国,但是距离真正的强,还有一段路要走。”
徐正文笑着拍了拍张天琛的肩膀,说道:“那不是需要很多像你这样的人才吗,以后学成归来建设祖国,张工程师。”
“不。”张天琛说,“更多需要的其实是像你这样的人。”
“我?”
“工程师不会打铁也不会焊零件。”张天琛说,“工人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工程师的设计再好,没有人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做出来,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的宝贵程度不亚于一个工程师,甚至更甚。所以我才跟你说,不要只拘泥于眼前,你有能力做得更好,你明白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