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回忆起来后,他才尴尬笑笑:“贤弟当日不是说,天子巡狩四方,其利有二,首先便是慑服不臣,向新附蛮夷宣扬天威。 其次,便是趁着这机会,让朕和百官都更了解下情,上下同欲,便于巡视回雒阳后,便进一步实施几项变法?” 李素听了,还算安慰,好歹刘备没完全忘记正事儿。他便顺着这个话头往下说: “所以,之前都是小事,北疆之巡,主要是夸示武功,震慑羌氐。南海、闽中之行,关键是让随行百官亲眼目睹如今大汉的香料、糖茶贸易之盛,税源之丰。 现在到了会稽,才到了重中之重:陛下不仅要亲自知道扶桑金银矿藏之富足,关键是要让重臣、世家们也知道。 因为回京之后的变法,首先关键还是财政与币值。如今扶桑金银铜开采都已进入正轨,中原百姓手上,以后的银子也会越来越多,而不仅仅有金、铜。 所以,将来金银铜三种铸币计价的并存,是无法避免的。朝廷只能是引导和规范,却无法彻底杜绝其中一种的使用。 而三币并存,也肯定会带来一种危害,那就是无论朝廷怎么规定这三种金属之间的官方兑换比例,肯定最后会因为实际产量和稀缺程度的变化,而产生金银铜比价始终来回波动。 最后,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哪种东西实际价值高于官方定死的价格,世家豪强和富商们收到那种币后就窖藏储备起来、不再往外花。 最后还是会导致时间久了之后钱荒,以至金银都被一代代陪葬、或者因为财主地主老死昏聩忘了交代子孙、埋藏灭失。总的来说,是不利于国家稳定经济和财政的。” 李素说的这个道理,刘备也是很门清的。毕竟他是出身贫寒的皇帝,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很清楚。 别的不说,当年李素跟他结交一起混官场的第一年,他们因为揭发张纯谋反、得了黄金五十斤的赏赐, 可随后不就是一波“先按官汇折成铜钱给你,你嫌重要拿黄金,再按黑市汇率折回黄金实付”,一进一出赏赐就被打了六折。 当时刘备还捏着鼻子认了,因为这就是社会现实。有官汇有黑市汇的,肯定要承担价格双轨制的一切弊端。 亲自被盘剥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苦,刘备肯定不能容忍未来的国家有太高的金融炒作灵活自由度。 因为金融炒作自由度越高,马太效应肯定越强。作为帝制集权的皇帝,谁会喜欢“金融自由”呢。 哪怕他们不知道什么叫“虚拟经济”,他们依然会本能就厌恶的。 李素其实也厌恶,并不是迎合皇帝。他觉得古代社会比现代社会优越的地方,就是没有那种纯虚拟的金融衍生品,才让社会的盘剥速度放慢了些。 否则贫富分化的速度肯定会倍增,朝代更替的周期也会更加剧烈。 不过,认清问题归认清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则是另一回事了。 刘备意识到三种金属货币并存带来的投机倒把空间后,不由忧心忡忡:“这个问题,丞相可有良策?” 他说到正事儿,很是郑重,称呼也从贤弟又变回丞相了。 李素侃侃而谈:“无法根治,不过可以设法缓解。臣以为,两种本币并存带来的投机空间,还是可以忍受的。所以未来的思路,是要让三种本币并存,转化为实际依然只有两种本币流通。 臣想到的具体做法,是让银、铜逐渐正常流通,而黄金则转为国家储备,只发行权利证明票据,但不实际交割。 考虑到黄金最少,也最便于统一管理,而且黄金储存多久都不会生锈,连银那样的发黑都不会,所以储备损耗也是最小的,所以这个做法,应该会有挺强的操作性。” 刘备一开始没理解,稍微琢磨了一下之后,他想到了已经问世二十几年的“抄引国债”,便自然而然把李素说的“黄金权利凭证”,理解成了那种空手套白狼的“纸币国债”。 那东西很容易超发的吧?就算名义上以黄金为担保,但只要不承兑,那就还等于乱印,最后还是有较大概率信用崩盘,如何取信于商民呢? 刘备倒是不担心自己乱印钱,但他觉得后世子孙太平久了,肯定忍不住,也没有个约束。 有那么一瞬间,刘备甚至产生了一种想法:要是皇帝的权力不是绝对无限的那就好了……也别限制太多,最好是有个超然的存在,在后世他刘备的子孙胡来的时候,帮忙踩一脚刹车,别闹得太不像话就好。 可惜,这种超然的、又是为皇帝好的权力,根本不可能存在。如果权力大了,就会取而代之,权力小了,又没用。 也就李素、诸葛亮这两代可以绝对信任,将来可怎么办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