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捡到一只始皇帝》


    第(2/3)页

    又过去了五天,天色还没有亮,年轻人就站在了桥上,认真的等待着,等待了许久,天色亮了,老人终于是不急不慢的到来了,老人看到等候已久的张良,他大笑了起来,说道:“这样最好!”,随即,他放下了自己背着的包裹,将其放在了年轻人的面前,打开了包裹,里头却满是书籍。

    老人指着这些书籍,笑着说道:“认真的钻研这些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过上十年,你可以治理天下,让百姓们过上富裕的生活!”,说完,老人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里,年轻人呆滞的看着远去的老者,叫道:“老师!我还不知道您的姓名!”

    “姓名并不重要...我也不是你的老师,只是送几本书给你而已!”,老人甚至都没有停留,很快就消失了,年轻人茫然的看着面前的这些书籍,等到天色完全亮了,他才看到了书籍上的内容,兵法,政治,外交,什么都有...年轻人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来,朝着老人的方向俯身一拜,这才背上了书籍,离开了这里。

    年轻人继续前进,不过,他的路程已经变得不再枯燥,他一边读着书,一边赶路,年轻人也曾读过不少的书籍,可是他从来没有读的如此畅快,如此着迷。他是从兵法开始看的,这些兵法内容,经历了数次的注释,进行了无数的修改,年轻人看的速度越来越快,赶路的速度都不由得慢了下来。

    夜里,他住在驿舍,捧着书籍苦读,他将兵法读完之后,又相继读完了包括政治,天文,地理等知识在内的所有书籍,直到他发现了最后那一本书,《与武城侯论》,看到书籍的名字,年轻人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迟疑了片刻,还是翻开了书籍,书籍里是两位圣贤关于一切的辩论与探讨。

    那一刻,在篝火前读书的年轻人,不由得愣住了,他仿佛看到了两个老人,激烈的争吵,甚至从老人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赵括几次愤怒的失态。年轻人茫然的看向了前方,他看清楚了两个老人争吵,探讨的一幕...整个天下的局势,所有制度的走向,包括赵括最后的那几句呐喊。

    “老夫赞同三种战争....为民请命....百姓...天下...苍生....”

    他仿佛看到老人伸开双手,拥抱着整个天下的苍生,那一刻,年轻人动容,当他合上书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早已热泪盈眶。驿舍的官吏非常的惊讶,他还没有见过读书能读哭的人,当然,他也没有多问,等到年轻人给了钱,就送他出门了。走在路上,年轻人已经没有心思继续读书了,他显得有些茫然,不再低着头赶路,他开始观望周围的景色。

    周围也没有什么景色,唯独能看到的,就是那些正在辛勤劳作的百姓,这是丰收之年,秦又降低了税赋,使得百姓们在收割粮食的时候,非常的开心,他们大声的笑着,带着一捆又一捆粮食返回家里去,年轻人也忍不住的帮助了几个年纪大的老人,帮着他们去运输粮食,这些人非要留下年轻人来吃饭。

    “这生活啊,真的是越来越有盼头了...你看看这些粮食,以前我们存十年都存不了这么多啊,哈哈哈~~”,老人们指着院落里堆积着的粮食,脸上满是笑容。这就是七国的现状,百姓们才不理会是谁来当王,也不理会自己被谁统治,只要能过上好日子,能活得下去,他们就知足了。

    而秦国完成大一统后,没有再像原本历史线上那样强迫他们服徭役,没有修长城和驰道,皇陵倒是修了,不过负责修皇陵的是各地的旧贵族和豪强,跟百姓们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百姓们终于享受到了战后的太平,有着足够的粮食,能吃饱肚子,能穿的上衣裳,这可比从前要好太多太多。

    随着几次的丰收,地方上对秦国的抵触正在飞速的消逝,原先的六国百姓,都不再怀念自己从前的国家,都是在感慨着如今的美好生活,秦国只是用了些粮食就成功的“贿赂”了他们。年轻人听着百姓的言语,也只是笑着,不再说话。

    年轻人忽然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往回走,这让暂留他几天的百姓有些惊讶,他们问道:“您说您要前往兰陵等地求学,为什么如今却要回身离开呢?”,年轻人认真的说道:“为了天下苍生啊。”,百姓们大惊,却没有明白年轻人的意思,年轻人也不解释,笑了笑,就转身离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