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长河-《篮球之黄金时代》
第(2/3)页
从1985年到1990年,他一次又一次的满足球迷的期待,他极少让喜欢他的人失望。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对普通人而言,习惯失望是必须要养成的一种能力。
在不如意十之八九的人生中,如果有一个总是满足你期待的运动员,他产生的心灵能量是巨大的。
“他不只是一名篮球运动员,”混迹NBA多年,后来成为ESPN资深篮球记者、总编辑、体育传记作家的吴志雄总结说:“在他之前,没有哪个运动员能像他这样,他打破了很多商业规律,冲破了很多歧视和种族偏见,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个标志,一个精神图腾式的运动员。”
“这不仅仅来自于胜利和冠军,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胜利和冠军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做派,他的亲密感,他的可靠性,他的忠诚度……嗯……他的成就很高,但他本人并不高高在上,相反他就在球迷的身边。你敢相信么,在一个种族隔阂严重的国家,在一个亚裔普遍受忽视的国家,几乎每个少年的家中都会有阿甘的海报贴在书房、卧室里,这是阿里、贝比-鲁斯都无法做到的。”
“他塑造了一代美国人关于篮球,关于胜利的记忆,大家都亲切的喊他阿甘,或者桑尼,而不是他的大名。”
吴志雄在做这一总结时,将时间拉回到了1990年,2月15日,芝加哥体育馆。
在球员通道里,吴志雄在想办法挤进开拓者的更衣室,对甘国阳进行一次赛前采访。
开拓者在全明星赛后刚打完超音速,休息一天后,马上前往芝加哥,即将和公牛进行本赛季的第二场大战。
又一次甘vs乔,关注度一如既往的火热,客场更衣室被挤的水泄不通,吴志雄根本就进不去。
早在1985年第一次甘乔大战时,当时还是《洛杉矶时报》记者的吴志雄就对甘国阳进行了专访。
当时他收了Avia和耐克的钱,帮助两家公司对两人的对决进行大肆炒作。
如今五年时间过去了,不需要媒体炒作,两支球队的对抗热度已经高到不可思议。
一个赛季两次的甘-乔大战,其中又以芝加哥战场的对决最引人瞩目。
因为在波特兰,实力本就占优的开拓者打客场作战的公牛,经常泰山压顶,不给公牛机会。
公牛只有回到芝加哥老巢,以逸待劳,方有和开拓者鏖战之力。
所以甘-乔大战,在芝加哥的比赛往往最为经典,总是能打出精彩名局。
赛前赛后,想要从两个巨星身上获得只鳞片爪的媒体记者数不胜数,这可是收视率和报纸杂志销量的保障。
早几年,吴志雄靠阿甘高中队友的身份在《洛杉矶时报》找到了一份记者工作,但受限于专业和肤色,这几年他的事业一直难有大的进展。
从阿甘身上捞得新闻行业“第一桶金”的吴志雄,不想止步于阿甘,不想总是挂着“阿甘前队友”的名号,靠写一些“阿甘秘闻”来糊口度日。
他有雄心壮志,想要做一个全面的,有深度的体育记者,要全面把握北美职业体育的脉络。
然而几年时间的辗转、碰壁让他发现,除了阿甘这根大腿,他没有任何可以倚靠的东西。
同时随着阿甘成就越来越大,吴志雄意识到,如果能深度挖掘阿甘的篮球人生,事实上就把握住了NBA发展的脉络。
所以本赛季开始,供职于ESPN的吴志雄重新从一个小记者开始做起,继续跟踪挖掘甘国阳的篮球生活。
不过现在阿甘前队友的招牌可没那么好用了,因为甘国阳的前队友可太多了,围在他身边的人也太多了。
在吴志雄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看到了贝尔曼教练,他忙上去打招呼:“教练!鲍比!是我!”
贝尔曼看了眼吴志雄,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想起来是过去北侨中学篮球队的前锋吴志雄。
“大雄,你在球员通道干嘛?杰里-韦斯特给了你一份短合同么?”
“别开玩笑了教练,我想赛前采访阿甘,可是我来晚了,都挤不进去了。”
“你应该提前打电话约他,我现在进更衣室布置战术都需要进行预约,不然白板不供我使用。”贝尔曼自嘲道。
“预约的人太多,就等于没有预约。给我带个信吧鲍比,不如我约个赛后采访。”
“算了,你跟我进来吧。”贝尔曼说着拉吴志雄挤进更衣室,他大吼着:“你们这群蝗虫都给我滚出去!一支球队只有12个人,我现在是改执教橄榄球队了吗?让一条路出来,让一条路!”
鲍比-贝尔曼一来,记者们开始让路,吴志雄跟在后面终于挤进了狭小客场更衣室的中心。
甘国阳穿着开拓者黑红相间的运动服,背靠着更衣柜,用一个很放松很自然的姿势站着,和每一个试图和他说话的记者聊天、谈心。
他几乎认识每一个媒体工作者,如果看到陌生的面孔,他会主动询问你是谁,哪个报纸或者电视台的,接着他会问之前的记者去哪儿了,怎么样了,或者谁谁谁的情况如何,仿佛一个熟人在和你聊家常,能很快让对方进入采访的状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