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到这个常规性质的问题,翁筠宗也没多想,只当这位可能不太了解航天方面东西,点了点头他开口道 “散热方面东西这些是航天必须考虑的,而考虑到的热辐射散热的速度较慢,航天飞机中又有大量设备运行不断地产生热量等问题,目前的做法是通过增加大量的散热片向外辐射能量从而对设备进行降温。” “与此同时,参考空间站和米国那边航天飞机的配置,通过冷却剂循环系统对热量进行转移。” 徐川摇了摇头,开口道“常规的热辐射散热方式,我想恐怕很难解决掉磁场屏蔽层+航天飞机本身的热量传递散发问题。” “如果说常规的空间站与航天飞机的热产生数值是一,那对于应用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航天飞机来说,热产生数值恐怕不会低于十。” “无论是冷却外场线圈过程中所诞生的热量,还是磁屏蔽的热量,恐怕都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闻言,翁筠宗皱起了眉头。 对于真空散热来说,辐射这块除了改善材料和变着法的增发比表面积,目前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其他办法。 黑体辐射(完全热辐射)频率只与温度有关,而不同材料影响的只是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等,总体上辐射频率只与温度有关。 国际空间站就是类似的方案,通过堆面积来解决辐射散热方案。 而且关键是散热板的温度也不能提太高,毕竟制冷机两热库温差越大制冷机效率越低,所以其实散热板温度不会比热源温度高太多。 如果说散热板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麻烦就大了。 对于徐川说的这个问题,航天研究所是考虑过的,但却没有想到这种方式会远远不够。 思索了一会,翁筠宗抬头看向徐川,皱眉开口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除了改善材料和变着法的增发比表面积,提升热辐射效率外,就只有增加一部分工质重量来进行蒸发相变散热了。” “但这样的话,增加工质会增加航天重量,整体上来说有些会很得不偿失。” 航天飞机的重量,并不是可以随意增加的,航天发动机的推力,是主要限制的原因。 而且重量每增加一份,就需要增加一份的发动机推力不说,还需要额外补足一份燃料或工质。 这样一来,额外补足的燃料和工质,又占据了一份重量。 就像米国研发的史上最强运载火箭系统‘土星5号’一样,其一级火箭的总推力高达3400吨,但实际上它最多只能将一百吨的物资送上近地轨道。 剩下的三千三百多吨的推力,全都用于消耗自重上了。 所以说,航天飞机的重量,设计上的每一次的改变造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更关键的是,空天发动机的推力到底有多少,他们目前还不知道。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运用了改进型超导材料和螺旋式轨道增加了加速场长度的空天发动机,推力能到达百n级,但实际上有多少,只有等第一次测试后才能知道了。 这种情况下,每增加一分散热工质,对于发动机推力的要求,就高一分,条件要求,就极为苛刻了。 思索着,翁筠宗看向徐川,试探性的问道“徐院士您这边有什么想法吗?” 虽然提出了问题,但老实说他并不觉这位在航天散热方面能有什么好的想法。 毕竟跨行如跨界,航天领域和可控核聚变领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试探性的问一下,也只是随口的性质。 而且外太空真空环境下的航天器散热,是全世界都在犯愁的巨大难题。 世界性质的,有能力推动卫星或者空间站上天的,都需要面临这个极大的麻烦。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出乎意料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真的有办法解决。 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翁筠宗好奇的开口道“怎么说?” 徐川笑了下,拾起桌上的控制笔,将荧幕上的空天发动机设计图翻到结构上。 “我之前大致的计算了一下,以目前的热辐射效率对使用空天发动机和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结合的航天飞机进行散热的话,至少需要两个表面积的航天飞机散热板来进行。” “但这很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如此之多的散热板上天。” “那么寻找一种新的散热方式是必须的。” “而考虑到太空中特殊的真空环境,抛开热辐射外,能用的手段就没多少了。” 第(2/3)页